今年应届生找工作很难啊,说什么人口红利减劳动力减少的,能不能先解决高校的应届生工作问题。
一、什么决定你的自我驱动力?
真正的刚需从来不等人。所有需要等待的刚需,,如当我发财后,当我这次考试过关后,当我减肥成功后再怎么样。。。。。。都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借口而已。
从小学开始学习英语,高考也是因为英语拖后腿,现在工作了还是没学好。---不是刚需所以没有动力学好,英语不好并不影响现在的工作和生活。哪怕出国旅游还有导游和手机翻译软件。---大部分中国人之所以觉得英语重要,是因为别人都这么想。其实只要你把英语变成刚需,哪怕你在中国,也有足够的能力把它学好。
一直想学的第一个技能,就是金融理财。大概是上辈子就应该学的(七年前),以至于到现在都没学好的原因确实是刚需不足造成的。---我也和家人普及过理财,他们说现在没钱,我想说的是那怕每个月定投个200元也是理财学习的开始。头脑没有这个观念,而不是有钱没有钱的问题。不过我也学得不咋样。只是比周围的人多读了几本书,多了解下价值投资的理念 ,吃了不少的亏上了不少的当。我把理财当成我以后退休的工作技能来学习的。所以还是刚需---实际上,如果是刚需,你是根本不会等待1分1秒的。因为不做,对你来说损失极大,所以即便做的不好,你也会硬着头皮去做。
想想自己学着学着就半途而废的技能,大学时候学习PS,现在根本还不会用。工作后学习PPT,现在水平在公司内属高等,但还到不了可以变现的程度。---必须要想用的技能自己总要想办法的琢磨,想办法提高自己这方面的技能 ,就像当时工作中要的EXCEL,总有些常用的函数在使用中精通。---“学”习上网。不就是 打开电脑,发现桌面有个浏览器。打开浏览器,就会看到主页。然后东点点,西点点,看看这个,试试那个。基本上几个小时下来,你就知道怎么上网了。 当时也没有人教,自己也自动学会。 所以每次当学习某个技能或者某个软件的时候,不妨回想一下自己是怎么学会上网的。
想全面系统地学日语,但缺少刚需:简单一点的能看懂,难一些的,一想还有汉化组就总是不自觉想着算了吧,总是给自己找理由。---刚需才是第一动力。没必要哪怕是能坚持去做,也只是短期的行动。很快就丧失积极性。---其实工具的发达,未必是一件好事。 有了手机电脑这样的智能设备之后,我们的记忆能力被大大削减。 克服这些外界的辅助,其实也是你培养刚需的重要条件之一。
没错没错!从大学时期开始,瘦弱的我的刚需是变强壮。因此,我的大学基本就是在训练中度过。----当成自己必要做的事,就一定能做成,并能坚持成为自己的习惯,就像我的身体必须要增加免疫力,运动 就成了我的习惯之一。---很多时候,一定要涉及到健康问题,我们才会重视锻炼身体。 这种被动地创造刚需,显然不是我们希望有的。 所以在平时,就要多找一些能够积极影响你生活的刚需。
运动,阅读,冥想都是好习惯。
二、SCQA架构
SCQA是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S,即情境(Situation);C,即复杂性,常意译为冲突(Complication);Q,即问题(Question);A,即答案(Answer)
经常开会时,有同事讲工作PPT时,BOOS会说,说重点,这么多页面我不知道你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表达结构不明。
SCQA架构的三招:
1.开门见山式(ASC):答案 - 背景 - 冲突,二季度调整销售策略,把销售重点放在重要客户服务提量上---疫情后市场销售没有升反而下降-利润下滑
2。突出忧虑式(CSA):冲突 - 背景 - 答案 ,利润下滑-疫情后市场销量没有升,客户要求产品价格下降,引起本季利润下滑---需要调整销售策略,把销售重点放在重要客户服务提量上。
3:突出信心式(QSCA):问题 - 背景 - 冲突 - 答案。本季度任务没有完成,市场销售不好,价格全面下降,造成本季收入利润没有完成目标,需要调整销售策略,把销售重点放在重要客户服务上。
“结构化表达”工具:SCQA架构,用标准式(SCA),开门见山式(ASC),突出忧虑式(CSA)和突出信心式(QSCA),提高表述的结构性,突出重点。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架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