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之间是否真的能完全的相互理解?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以前我会觉得世上存在着绝对的理解,这种理解可以通过语言表述来达成一致。细思之后,我发现绝对理解的本质会达到一种极端,会有“霸权主义”的倾向。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审视同一件事情时就会得出不同的见解;我们谁都没有绝对的权力站在必是正确的制高点去评判别人的观点,也没有必要着急去否定别人对你的评判是否与你所认为的是一致的。
被人误解是一件令自己相当不愉快的事情,尤其是被自己在乎的人误解。一开始我们都会着急的去解释,想当然的以为别人会理解你。但是殊不知当你解释的对象已经对你形成了一种先入为主的固有认知,你过多的想要通过有限的语言来表达真实意思的方式可能只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过多的解释反而被贴上了掩饰或者为自己开脱的标签。而且“误解”一词本身就存在着争议,什么是误解?什么不是误解?你用自己所认为的误解标准去衡量别人对你的评判?正所谓“没必要让所有人知道真实的你,或者是你没有必要不停地向人说其实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因为这是无效的,人们还是只会愿意看到他们希望看到的。”再说真实的你到底又是什么呢?人的思想每时每刻都会改变,很多人穷尽一生都不可能真正的了解自己,所以也不必讶异人是矛盾的结合体。
我会庆幸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相互理解当别人对你的评判与你自己所认为的不一致时,我觉得不必非要去和他阐述清楚。我们总是在提倡这个社会应该有更大的包容性,这个包容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包容与你见解不一致的人。龙应台曾在香港中文大学演讲时说:“如果你的男友或女友深情款款地跟你说'我想完完全全地拥有你',不要迟疑,马上逃走”。每个人都有自己思想的自由,都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思维逻辑来理解这个世界,理解某件事情,理解某个人。他的理解与你的理解不同的时候,你能做的就是尝试着从他的角度去剖析这个世界,这件事情,这个人乃至自己,不要总是固步自封在自己的角度来认识一切。这个世界是复杂的,身处其中的人也是复杂的。
人生而孤独,年幼时的我会觉得孤独所代表的层面只是身边没有人陪伴自己,长大后,随着眼界的开拓和思想的逐步提升,我对孤独的理解更倾向于思想上的不互通。这让我想起了杨德昌的电影《一一》,里面的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孤独的,而他们之所以孤独,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彼此不能完全的相互理解。洋洋说过,他们都看不到事情的全部。我们也无法过别人的生活,我们无法解读别人的内心。也正是因为这些我们都无法做到,所以我们或许注定孤独。电影中婷婷误解了莉莉和胖子之间的关系;阿瑞永远都没能真正读懂NJ,她眼里只有她所希望的人生和那个她以为可以给予她这般人生的男人。甚至在影片的大部分时间里,NJ并不了解自己,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直到影片的结尾处,NJ才或多或少地释怀了,但他仍无法理解他的妻子。
我会庆幸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相互理解有时候我会想,世界上真的有所谓的灵魂伴侣么?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与我如此的相似,以致于有些事情我不用解释他都能完全理解我?如果真的有,我会想要么?答案依然是否定。首先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包括人。所以永远不要用一种旧时的眼光去看待一个人,“士别三日还要刮目相看”。其次如果真的有那么 一个人,那感觉就像自己与自己谈恋爱,毫无新鲜乐趣可言。我还是倾向于“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所带给我的成长。
世界之所以精彩,也许正是因为彼此之间不能完全相互理解,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孤独的碰撞中产生激烈的思想火花。“君子和而不同”也正是如此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