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4984412/632ae8bd18dd49d8.jpg)
《心灯》(四)读书笔记 16 ①
人性就跟银行一样,银行是嫌贫爱富,帮富不帮穷,人也是如此。你说你建寺庙没有钱,谁都不会帮你;你说你建寺庙什么都不缺,什么都有,结果钱就来了,各种助缘都来了。谁都愿意扶持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有金钱的人,因为谁都不愿意自己的金钱打水漂,谁都不愿意自己的精力打水漂,谁都不愿意自己思想、智慧打水漂。
一个修行人修得好也是体现在他的为人处世上。并不是你会打坐就证明你修得好,只能说明你会打坐,而打坐并不是目的,最终是要体现在用上:首先自己受用,然后再让他人受用。
一个人因为他的心量与境界都不够,就会表现得爱憎分明。你不能接受的部分并不代表它就不好,所谓的不好只是对你而言,但对别人可能就是好的。你不喜欢的东西,不一定别人就不喜欢;你不用的东西,不一定别人就不用。你不喜欢、不用的东西,只要把它放在一边就好了,自然会有人喜欢,有人需要。
为人民服务的人功德和福报最大,因为人民的功德和福报是最大的。为他们服务,在他们身上修功德、修福报,才会获得最大的功德和福报。所以你想修功德、修福报,就不能脱离众生。福报就在众生身上,功德也在众生身上。
佛祖的功德再大,也大不过芸芸众生的功德,佛祖的福报再大,也大不过芸芸众生的福报。因为佛祖的功德福报也是从芸芸众生的身上修来的。
修行要想成就,必须具备大功德、大福报。只有具备了大功德、大福报,你才能遇到大贵人、大善知识与明师。
佛教讲的因缘并非佛教的专利,它适用于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民族,乃至世间的万事万物。因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由因缘和合而产生的,都是因果的产物。不存在一件事有了结果没有因,或者有了因没有结果,有开始就有结束。万事万物都离不开因果。
若我们用世俗的方式来解释因果,所谓的因缘和合就是外因与内因都具足了,结果自然就产生了,也就是因果自然就构成了。若只具备了内因或者只具备了外因,因缘就不具足,只具备了一半的力量,因果也就无法构成。所以要做事,就要让内因和外因都具足,当二者都具足了,因就成熟了,果自然现前。而最关键之处是初因,也就是我们最初的那一念,那一念是非常重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