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引用的两则小故事,真的让我想到教学中遇到孩子的各种“问”,我班里孩子们虽然最大的年纪才不过6周岁,但认真应答他们的问题并不像我们老师想像的那么简单,那其中也有老师好多的无奈。老师只能做真人,说真话,尽可能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解释给他们听,梳理掉孩子们不愉快的心情和疑问。我们的教育,是育什么?在今天这个时代,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走心教育 走心的人——《育人,育什么人》读后反思吴教授的观点是“育人”,第一层含义是育“真人”;第二层含义是育“善人”;第三层含义是育“正人”;第四层含义是育“能人”;第五层含义是育“个人”。教师只有成这以上五种人,才有可能培养这样的人。另一是这五种人的培养有赖于整个学校教育,而不仅仅是小学阶段、幼儿园阶段的任务。不只是德育的任务,也是学校的所有课程、所有教育活动任务;不仅是班主任的任务也是所有教师的任务。培养这五种人要靠边学校、教师、学科和教学活动。贯穿始终的是“育”。
走心教育 走心的人——《育人,育什么人》读后反思生活中的“育”
幼儿教育的关键是“育”,就是上孩子在幼儿园里玩的开心,从而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同龄人建立伙伴关系。除了老师之外,还有幼儿护理助理来协助老师的工作,负责照顾幼儿的饱含起居。幼儿园通过游戏和寓教于乐的方式来认知这个世界。
走心教育 走心的人——《育人,育什么人》读后反思游戏中的“育”
我们每天都会带孩子做游戏,但是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就玩了,什么都没有学到。有的家长一见到我们每天都会带孩子做游戏,但是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就玩了,什么都没有学到。有的家长一见到孩子就会问今天学什么了,孩子回答不上来,家长就会觉得这一天浪费了,什么都没学到。实际上孩子在幼儿园阶段的活动和各种游戏都是对他们某种能力的一种培养。我们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都是有一定的意义的。有时会组织一些互动活动,让孩子有这种合作、相互帮助的意识。
走心教育 走心的人——《育人,育什么人》读后反思教学中的“育”
专家呼吁,政府应加强幼儿园管理,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通过宣传,普及幼儿教育的科学方法,让人们以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待学前教育,而不是看孩子究竟能够学会多少字词,也不是看孩子能够写几十个还是几百个字,会做多少算术题,而是帮助儿童在人生的最初阶段学会学习,掌握自主学习的基本技能。
走心教育 走心的人——《育人,育什么人》读后反思真正的幼儿教育重点是教什么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一个人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幼儿园要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养成,是早期教育的核心任务。
一名记者采访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那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在幼儿园。”记者接着问:“您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呢?”诺贝尔获得者说:“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要诚实,不撒谎;打扰了别人要道歉;做错了事情要改正;大自然很美,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一直按幼儿园老师教的去做的。”
走心教育 走心的人——《育人,育什么人》读后反思幼儿时期应努力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包括生活作息习惯、生活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遵守规则的习惯等,学习习惯包括良好的阅读习惯、倾听习惯等。孩子在早期养成了正确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后面的学习和生活就很简单。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还小,忽视了对这些良好习惯的培养,认为这些都是小事情,孩子长大后再要求也不迟。可是,真的是这样吗?习惯的培养需要从小养成,一旦错过了黄金好习惯的养成期,而是让孩子养成了坏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过来。在教学中,我们经常见到有孩子已经上初中了还是丢三落四,不会收拾学习用具,桌面乱糟糟的,上课找不到学习物品,听讲心不在焉,经常走神......反复教育,却收效甚微。常言道:一年养习惯,十年改习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长大后很难纠正,这些不良的习惯甚至会伴随孩子一生。
走心教育 走心的人——《育人,育什么人》读后反思生存能力的“育”
我们先来看看德国的教育。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含移民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德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将近总数的一半。换句话说,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一半的诺贝尔奖,而全球另外60多亿人口只获得了剩下的一半。这些成就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德国出色的幼儿教育。对于一个德国孩子而言,他们要在幼儿园里度过将近4000个小时。在这期间,德国孩子都学到了些什么呢?在德国,孩子一般3岁上幼儿园,为期3年。3年中,他们会参观警察局,学习如何报警;参观消防警察局在德国,孩子一般3岁上幼儿园,为期3年。3年中,他们会参观警察局,学习如何报警;参观消防警察局,学习灭火和躲避火灾的常识;参观邮局,看看一封信是如何从家里到达邮局,又被投递出去的;参观市政府,认识市长,看他如何为市民服务;去坐有轨电车,学会记住回家的路线;他们参观图书馆,学会了如何借书、还书;跟老师去超市买东西,学习付钱和选货。樱桃收获的时节,孩子们跟老师去采摘樱桃南瓜收获的时节,孩子们跟老师一起做南瓜汤……3年过去了,孩子学会了自己修理玩具,自己管理时间,自己约会,自己制订计划,自己搭配衣服,自己整理东西,自己找警察。一个6岁的孩子,生活能力很强。而我们有很多孩子,恰恰在这方面是欠缺的,有的已经上了中学,还不会管理时间,做事总是磨蹭,需要家长不停的催促。总是丢三落四,每次上学还需要家长帮忙整理书包……很多孩子,在父母的细心呵护下,缺乏基本的独立生存的能力,令人堪忧。
走心教育 走心的人——《育人,育什么人》读后反思学习兴趣的“育”
求知欲和上进心,就是对知识的学习具有一种内在的渴望,按照我们的话说,就是“爱学”,孩子只有“爱学”,对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好的成绩具有一种内在的持续的追求愿望,才可能“学好”,并持续地保持好成绩。作为父母亲,在孩子成长的幼儿阶段,注重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无疑是非常有益的。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比如3岁是直觉思维期,5岁才有形象思维,大班的孩子才开始出现逻辑思维的萌芽,8-12岁是记忆力最好的时期。、
走心教育 走心的人——《育人,育什么人》读后反思陈鹤琴先生曾在“活教育”原则中指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陈鹤琴先生曾在“活教育”原则中指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人生是漫漫旅途,教育是慢慢浇灌,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记住龙应台的一句话——孩子,你慢慢来。、
走心教育 走心的人——《育人,育什么人》读后反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