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是小时候每个端午节都会唱的儿歌。小时候盼望着端午节,因为能吃粽子带香囊看龙舟赛。长大了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包粽子,龙舟赛。
张静格:端午节每到端午节时,还有一个人不得不让我想起,那就是把我从小宠大的奶奶。小时候每逢端午节时,正好是夏收时节,妈妈总是忙地里的活。想吃粽子总是缠着奶奶包。要想包粽子首先得把准备工作做足。第一,粽叶要先泡再煮然后把叶子根部剪平整。第二,提前一天要泡糯米,江豆,洗好红枣。第三,准备扎粽子的绳,奶奶总是把一些粽叶撕成细条,做成扎粽叶的绳子用。
准备工作做好后,就可以开始包了。小时候奶奶包粽子时,我总是搬个小凳子坐在奶奶旁有样学样的也跟着包。只见奶奶先拿起两片粽叶上下错开一点,然后折成一个漏斗的样式。她把漏斗拿成45度的样子,舀一勺米均匀的摊开,然后拿三个红枣依次放在米上面,再抓几粒泡好的江豆也依次放在米上,最后再舀一勺米盖在红枣和江豆上面,用手稍稍压实。这时只见奶奶把粽叶多余的部分,捋直放平折回来盖在糯米上,把超过漏斗的叶子再次顺着折回来,一个粽子就包好啦。最后一步就是扎绳,别以为扎绳简单,其实扎绳也是技术活,用力的大小全凭经验。如果扎得太紧,在煮粽子时,粽子里面的米不好熟。如果扎得太松,煮粽子时就会散开,粽子中的米就会漏掉。所以要扎着不紧也不松。绳子扎好后,一个四角粽子就算包好了,像一个大元宝一样。我学着奶奶的样子,从一个到两个三个,不一会就和奶奶把粽子包完了。
粽子包好后,下一步就是煮粽子。先放一大锅水,把粽子一个个都摆在水中。然后再用个小点的箅子盖在粽子上面,然后在箅子上压个沉东西,防止煮粽子时,粽子漂起来从而煮不熟。最后盖上锅盖大火煮半小时了,再焖十分钟。一锅粽子就煮好了。当打开锅盖的时候,米的香味,枣的甜味,还有粽叶的清香味混合在一起,让你闻到后立即垂诞三尺。如果再拔开粽叶咬上一口,这几种香味交融在一起,顿时你的味蕾有说不出的满足感,然后回味无穷。
张静格:端午节端午节佩戴香嚢也是华夏民族的古老习俗。香囊又名香包、荷包、香袋等等。小时候奶奶也会在端午时节给我们缝香囊。香囊都是采用彩色绸缎布块包上棉花,掺和着丁香、山艾、细辛、甘松、白芷等中药粉,再用彩绸扎绣而成。奶奶还会在香囊们下边还垂上红、绿、青、蓝、紫各种线穗,诱人喜爱。有的会把许多小香包用五色线串起来,组合成很有趣的“小馄饨串串”,寓意这一年溷溷全全,没有病灾的美好寓意。奶奶还会把香囊做心的形状,象征着屈原的一颗爱国之心。还有“鱼儿钻莲”、“虎踏五毒”、“驱五毒簸箕”、“艾虎"等等,在端午节早晨,奶奶会把这些香荷包给我们佩戴在身上。希望香荷包里的香味和小动物可以祛病除恶,祈福降寿。都是奶奶对我们的疼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衷心祝愿。
如今我已长大成人,每逢端午节时再也吃不上奶奶包的粽子,戴不上奶奶缝的香囊。也是由于工作的繁忙,包粽子和缝香囊也随着奶奶的去世而不再去做。虽然现在每逢端午时,外面卖的各种各样的粽子和香囊。但我还是感觉没有奶奶的端午节,少了不少节日的气氛。怀念有奶奶的端午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