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段多余的话:前段时间看完了周国平的爱与孤独,一时间好像找到了一个朋友一般亲切,还要到处和别人分享,这本书如何如何好,要对方一定要如何认真地去看/想起上一次遇到自己也如此喜欢的书还是《杀死一只知更鸟》,读完之后觉得受益匪浅,懊恼自己在这么晚才读到这样的好书……不在多说,开始
《爱与孤独》一共十章,计划一章一章的摘录和大家分享,每次选择几个句子或者段落
第一章|人人都是孤儿
与你同读|《爱与孤独》摘录2【1】在与人交往时,人们会有一种嗅觉,嗅出眼前这个人的气味是否适合于自己,区别只在灵敏的程度
——我: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事情,并不需要多说话,也不需要过多的交流,只是一个眼神心里便肯定了,哎呀,这个人如何我不知道,但我不想要和ta在一处(在《爱与孤独》这本书中,这种情况被称为隔膜,我觉得这个形容十分好,也十分有意思)——
【2】排除掉那种纯粹因为误会产生的龃龉不说,这种亲密者之间的隔膜感缘何而生?我认为只有一个答案,就是隔膜本来就存在着,只是现在才被发现了而已。这有两种情形。其一是原来的沟通基本上是错觉,实际上彼此心灵的差距非常大,大到完全不足以成为情人和朋友,而现在不过是因了某种刺激,原来闭着的眼睛一下子睁开了。作为当事人,这时候必定会感到异常的失望和沮丧,但我认为不必太惋惜,唯一令人惋惜的是你曾经为之浪费了宝贵的感情和光阴。只要你的确认清了巨大隔膜的存在,就千万不要试图去挽救什么,那样只会造成更大的浪费。当然,也用不着从此成为仇人,再大的隔膜也构不成敌对。相反,如果有一方偏不肯正视事实,仍然强求一种亲密的关系,倒很可能在对方的心中激起厌恶,在自己的心中激起仇恨。
——我: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即使在一起相处,但实在是相处的不好,也不要勉强。相处不好主要是因为有“隔膜”,有了“隔膜”我们就要正视问题,好好解决对待。即便是日后分别了,哪一方也不要一味强求再在一起,强扭的瓜不甜——
【3】不要企图用关爱去消除一切隔膜,这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会使关爱蜕变为精神强暴
——我:第一个想到的是不要做一个圣母婊。为什么人总以为你对别人付出了,就一定要被对方回应?而“舔狗”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给了对方100分的关爱,对方或许回了1%-9%(反正不多),却觉得受了莫大的关怀和喜爱,于是继续百分百输出。偶像剧里这叫:玻璃渣里捡糖吃,我觉得这叫周瑜打黄盖,两厢情愿——
【4】大多数人仍然是善良的,但是,他们的善良只敢对自己了解的人表现出来,一旦置身于自己不了解的人群中就不敢善良了
——我:陌生的环境总会让人不敢踏出第一步,有的人踏出第一步获得了救赎,有的人踏出了第一步却又掉进了更深的地狱,无论是善良,还是道德,人似乎永远都在赌博,不断选择。有的人活到二三十就离开了世界(想来走路的时候大概走错了一步吧),而大多数的人,运气都还不错,总是能够赢到寿终正寝那一天——
【5】高质量的友谊总是发生在两个优秀的独立人格之间,它的实质是双方互相由衷的欣赏和尊敬。
——我:深深地赞同这句话,并且一以贯之。有什么比遇到知音更美好的事情呢?伯乐与马(马也是匹高质量的马),伯牙子期,(盖聂和卫庄/《秦时明月》乱入一下),相互欣赏和赞赏,互吹彩虹屁,知足了——
2020.01.12 第二日•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