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的消息有:评论,简信,投稿请求,喜欢和赞,关注,赞赏,其他提醒。
评论是发布的文章有小伙伴评论了,或者你评论的文章作者给你回复了,快去看留言吧。
简信,就是私信,私聊。一般我用来感谢一些评论和点赞喜欢我文章的小伙伴。这是很好的互动方式。
投稿请求,是自己开通的专题,有投稿,需要你去审核是否通过。
喜欢和赞,是颗大大的爱心,是我们所有在写作的人前进的动力和鼓励。
关注即有新的小伙伴关注了你,你涨粉了啦!
赞赏,恭喜你,有小伙伴给你打赏了,你的文章获得了最直观的价值。
其他提醒,是文章投稿的反馈,是否投稿通过还是未能入选。其中未能入选信息中的“继续加油”,像是一种魔力的召唤,当下的拒绝别气馁,搞不好明天就入选了呢?
所以其他提醒部分,我把它看做,简书虐我千万遍,我待简书如初恋。
在入了简书这个坑以后,发现最让人牵挂的就是消息。
更新发布了一篇文章后,总要时不时点开看看有没有新消息,有没有评价,有没有获得喜欢/赞赏。
在《哈佛的6堂独立思考课》中提到了3种思考方式,分别是批判性思考、深度思考和同行评审。
①批判性思考
在一个大家都用简书的群里,总会有个别小伙伴有比较优秀的写作能力。粉丝和喜欢比较多,受到的关注也比较多,也总能投稿成功。你也很想像ta一样,于是去请教自己怎么才能做到像ta那样,于是大神告诉你,“写作很好,要坚持,多写。”
于是你每天哼哧哼哧的更新,告诉自己一定要每天坚持更新,啥事都想着要更新文章,想灵感,想如何组织语言,晚上很晚睡觉,第二天状态不好,恶性循环,却发现阅读量和喜欢也并没有什么进展。
我们是否考虑了两个关键问题。
1.你得到的信息正确吗?你有没有去大神的个人主页去看过,ta平均的阅读量留言量和喜欢各是多少?有哪些文章的数据是特别高的。你知道大神投过多少稿吗?通过率是多少?
2.大神说的能作为参考依据吗?你每天看书了多少,输入了多少,思考了多少?文章没有亮点,读者为什么要买单?或许是大神本来阅读量就很高,对各类书的精髓能信手拈来,这就不是仅靠打字就能实现的。
批判不是批评,是谨慎判断事物的是非。
②深度思考
在写作上,很多人的风格是不一样的,什么风格的写作匹配着一种风格爱好的读者。
比如有人喜欢写诗,对应的读者人群很喜欢这样的表达,所以就算ta没有很多字,但却获得了非常多的喜欢。同样的,文章有偏感性的,理性的,或者故事型的。
你看到他们的成功,于是你也要学习。可是如果你本就是感性的人,擅长写情感类,却一定要写出条理清晰,观点明确的理性干货型文章,发现自己迟迟不能完成一篇文章的框架构思。
所以,你不能只看到别人擅长的部分,把自己强加在不擅长的区域,得到的只是痛苦。
我们要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擅长的是什么。
深度思考,就是要求我们对自己诚实,万万不能囫囵吞枣,否则你会一直肤浅下去,随波逐流。
③同行评审
同行评审是对发布的内容互相批评、交换意见,同行评审能强化我们思考,有助于让结果变得更好。
很多公众号都说过,后台会有一些粉丝留言,“写的什么玩意儿,这样也好意思发表。”
当然,我们很多人没有公众大号那样的粉丝群,素质也都是很好的,但对于个别的评价,“别人否定我,一定觉得我是个糟糕的人”这样的想法是不可取的。因为他反对的,只是你的观点,并不是你这个人。
全球最知名的演讲平台TED, 有一个策划团队, 就是专门进行同行评审的。演讲者登台前,这个团队会给他很多意见,比如“这部分可以全部删除”、“尽量把话题联系到未来”等等。
直接当面提出合理化建议,是西方精英的思考方式,对于谦和内敛的东方人,作者一开始非常不适应,但他慢慢发现每个意见都很中肯,他深深地觉察到,想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吸收他人的回馈和建议是最好的方式。
我特别珍惜每一个评论,不管是对文章的内容引起共鸣的评论,还是加油打气的评论,亦或是对内容构建更完善化合理化的建议评论。
每个评论,都有背后的意义。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能给你带来启发。我们一起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