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滨,嘉陵之津,是我的家乡重庆。而从两江交汇处沿着长江顺流而下,向东约100公里,抵达长江和乌江的交汇处,便是故事的发生地涪陵。在90年代,一个美国人跟随中美友好志愿者落脚于这样一个宁静而鲜活,却又相对远离世界前沿的小城,一住便是两年。那是涪陵还不是重庆这个直辖市的一个行政区,而是属于四川的一个小地级市。他有一份工作,在涪陵师专教授英语文学课,他学会了中文甚至四川方言,他像一个当地人那样生活。大多数时候全城只有他和他的伙伴两个外国人,虽然身处闹市,却又好像与世隔绝。闲暇之余,他会去城市里闲逛,会去山里露营,并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体验这个陌生国度奇异而又热闹的生活。乌江与长江交汇处的这个小城市涪陵就好像他的瓦尔登湖,让他有了一种喧闹中的宁静来审视自己和这个世界。
他叫彼得·海斯勒,我更愿意称呼他的中文名何伟。在他笔下的90年代的涪陵,不知怎么的具有了一种生命力,穿越了时光,呈现在我们眼前,并且使我相信,这就是它真实的模样。何伟的语言总是带着一种质朴又细腻的思考,不骄矜于深邃,却又细致入微。街头的贩夫走卒,山间的稻田,窗外汽车的喇叭声,他都一一放进了心里,慢慢的咀嚼,然后品味出一些悠长的回味。他就在这里默默的观察者,尝试着,然后一切的一切都化成了这本自传体的小说《江城》。但我想,书外还有他的万千思绪,一本书也写不尽,难以刻画和描摹。
初看这本书时,我还在杭州上大学,年轻且缺乏经历,于是看了一半便因为种种原因放下了。再看时,我已身在异国他乡,就像他一样做了一个稀有的外国人。周围的人们也会像涪陵的人们打量何伟一样,向我投来好奇又有些令人困扰的目光。一次回国,虽然我早已忘记书里讲了些什么,但因缘巧合我把这本书塞进了行囊,带到了德国。闲来无事,读了几页,不禁感叹,这不就是我现在的生活嘛!于是便顺势读了下去。奇特的是一个美国人的文字竟真的带给我的乡愁些许的慰藉,它们就像是乌江的水一样,令人读来清澈柔顺,就这样缓缓的流到时间的尽头。
乌江画廊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何伟在涪陵的生活除了部分用于工作和教学,其他时间多是用来探索城市和与人交谈。他会在3月春天的夜里在乌江边露营,读特德·威廉姆斯的自传体小说。昏黄的灯光下,简陋的帐篷里,一个人可以最澄净的审视自己的内心。这样的生活有些渔桥耕读的意味。就好像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隐居,当外界的刺激被隔绝,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将欣欣向荣。
当然他也会跟许多不同的人打交道,学生,学校的教师和领导,学校外闲谈中认识的朋友。这些交往既带着温暖的善意,有时也有些疏离。但他很勇敢,像去与风车战斗的堂吉诃德,一步一步的走进了一些人的心里。但作为一个“外国人”,他也会时常觉得,大概永远也只能当一个局外人了吧。
语言不通在刚开始会成为一个障碍,甚至会让他感到自己很笨拙。这也是我初到德国的感受。语言障碍会让人觉得这种笨拙不仅是在语言方面,就好像自己整个人都退化成了一个稚嫩的幼儿,跌跌撞撞,咿咿呀呀。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我们能够用孩童般清澈的目光去观察一个别样的世界。在我们眼中,没有成见,没有经验,什么都是第一次,什么都是新鲜的。
读这本书时,我时不时地将何伟的经历会映射到自己的经历上。初到德国,最大的压力莫过于以前轻松完成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好几倍,更不用说本来就有些困难的事情了。以购物为例,作为一个女生,在国内购物是一个娱乐甚至享受的事情,但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却变成了一个任务。首先德国的商店类别和国内有些差异,这就导致了许多生活用品不知去何处购买,所幸还可以询问一些前辈。例如垃圾桶和扫帚,在德国就并不像国内这样随处可见,因为他们的超市只有食物和日化用品,这两样东西只有少量家居用品店才有。其次就是看懂包装和标签,由于商品的品牌和种类都不太一样,所以每一样商品的包装和标签上的文字都得仔细阅读才能明白这到底是不是自己需要的东西。这就导致了每次逛超市都要花上两个多小时,却并没有购买太多的东西。
再有就是在一个小城市当“外国人”的感受。在我所在的小城市虽然亚洲面孔不算稀少,但也足以让许多人好奇的盯着我看,就像我们观察大熊猫一样:哎呀,原来他们是这样吃饭的!德国的中年人和年轻人大多还是很有礼貌的,但50岁以上的大爷大妈就不一定了。即便是公交车上他就坐在对面,他也会直勾勾的盯着你,就算我发现了他也不会别开目光。大约也就是比何伟在涪陵可以造成三四十个人围观稍微好点。作为一个外国人多多少少总会有种难以融入的感觉,不过有时又会感受到一种友好的温情。由于缺乏共同的文化氛围,很多时候德国朋友谈论起的事情都会让人一头雾水,例如影视,名人,童年回忆。他们的笑话也有些难笑,即便听懂了,也很难明白他们为何会笑得前仰后合。但也许人与人之间靠近的驱动力总有战胜隔阂的时候。在这个陌生的国度我也交到了一些不错的朋友,他们也会耐心的纠正我的德语,一起喝酒聊天。也会时不时收获一些陌生人的善意。有时我们拿出手机导航时,总有老大爷老太太以为我们是游客,不是想去火车站就是想去主教堂,于是热心的给我们指路,不过实际上我们是想去商场。当然总体而言孤独的时候会比在家乡多太多,没有相识多年的老朋友在,也没有从小看着我长大的叔叔阿姨。终究我还是对这座朝夕相处的小城生出了眷恋。
读到书的最后何伟要离开涪陵了,他抓紧时间跟这里的一切告别。我心里也油然而生出一种失落感:他会就此一去不复返吗?那些他在意的人和地方会从此不复相见吗?我不禁关切起他在离开涪陵之后又去了哪里,生活怎样。在网络上搜索后得知他后来在2019年8月,全家搬迁至四川省成都市,并于2019年秋季起任教于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不知怎么觉有有种看到了大团圆结局的感动。他终究还是回来了,与他牵挂的山水人物不再分离。
涪陵于他而言不再是梦中可望而不可即的瓦尔登湖,而是可以时常归去的故乡。
图片来源:豆瓣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