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3701691/9ee75862595cd462.jpg)
时光不老,而自己却发现一些问题,自己在简书也混迹了很久了,很久,时常在想自己该如何持久写作?坚持的意义是什么?
每天也在浏览友友们的文章,看他们写得是那么的好,越发觉得自己该如何继续往下写。写作带来的更多的是关于生活的思考,心情的释放,未来的走向,一次又一次再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写,想写到什么程度,继续坚持是否有意义?
看了不少优秀的文章,知道了成功难以复制,更不能过度依赖灵感,那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持久地进行下去呢?
一直在心里发问自己,自己写的到底怎么样,是否快乐,是否有提升?也看过很多关于写文的干货,有时能带自己走出一些写作时带来的困惑,但时间久了又出现了别的困惑。
从“心”出发,找到内驱动力。也许还是自己的内动力不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写,怎么去写,总是停留在自己舒适圈里,从未突破自己,很多时候阻止自己的不是身边的人和事而是自己,只有自己从内打破自己的坏圈,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内驱动力。
我们希望通过写作建立个人品牌、得到别人的欣赏、开辟一个副业等等,都是属于外驱动力。这些当然都很好,但更关键的是,你需要找到让你持久进行的内驱动力。
什么是内驱动力?
就是你发自内心想要去改变的动力源泉,源源不断向向提供新的血液,不断的输送到大脑,行动之后做出改变的行为。
就写作而言,个人喜欢文字表达,享受这个创作的过程,就是个人应该拥有的内驱动力。
举一个例子,很多人都想减肥,但往往都无疾而终,就因为往往是看到别人苗条,或者因为别人说了两句,就开始动,自己却没有发自内心想要改变,所以尽管迈出了第一步,却坚持不下去,没有内驱力,渐渐的就失去减肥的行动。
当然有内驱力后,还得向世界提问,保持好奇心。很多时候我们总感觉言之无物,是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似乎逐渐地丧失了对世界的好奇。
写得久了,对一些事一些情,慢慢的就淡忘了,或是对生活的疲惫,早已没有了强烈的好奇心。
想象一下我们孩童时期或者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总是有无限个问题:爸爸妈妈,这个是什么?
长大以后的我们,好像对这个世界漠不关心,脑袋里少了很多的为什么。我们越长大越决定孤单,很多对很多事,早就失去了原有的好奇心,失去了捕捉生活中的乐趣,很多时候都觉得生活无味,人们疲惫的活在这人间,找不到需要表达的心。
通过阅读一些文章,作者介绍了一种保持好奇的方法:在自己上下班的途中,设定15分钟,专心致志地描述你看到的每一件事和每一样东西。
比如,身边的这部车是什么颜色,司机是男人还是女人,他们可能通往哪里去、要做什么事?
这样,通过一连串的想象,甚至可以简单构思出一个有个人特色的短篇故事。
在迷茫中前进,找到个人风格。
要想坚持写作,找到个人风格就必不可少,否则我们只会在模仿中迷失自己,进而放弃。写作就是要不断突破,寻找到自己喜欢写作的风格,有时总会有意识的去模仿自己喜欢的文风,在不知不觉中迷失了自己,找不到自己该如何去写,别人故事怎么写的那么好,我是不是也该那么去写,可当自己准备写时,却发现无从下手。
想要打造个人的风格,也就是打造个人品牌的一个过程。刚开始可能会模仿别人一些经典的风格,但写得久了也就该思考这中风格是否真的适合自己。如何在模仿中突破自己,寻找到自己喜欢的写作方式,在逐步成熟的过程中,还需要通过自己的反思、他人的反馈,来慢慢找到与他人与众不同的东西。
如何写出自己与别人不同风格的作品,也许寻找就是一个坚持写作下去的动力,这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自己要坚持的理由。
《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句经典话语:在安静的地方,一个人可以听到自己内心的思绪。
写作也是如此,每当我们提起笔、敲下键盘时,其实就是在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写出来的文字就会在一定时间里,敲出属于自己一段美妙的旋律,而当自己将这些文字分享给别人时,就是在邀请别人一起聆听自己的心声。
写作就是要自己敞开心扉,将内心的故事幻化做文字呈现在别人面前,那一连串美好的文字如同前进的脚步,铺成你这一生成长的道路。
写着写着,也许就找到了自己写作的道路,那一股山间的风,就是自己寻找多年的风,正在吹开自己的心扉,在时间的长河里翻开每一段值得回忆的文字,听到了它们正在向我们走来,一起拥抱着这个充满活力的世界,在写作的路上,一路前行。
写作,让坚持成了习惯,思考让文字有了灵性,像个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
![](https://img.haomeiwen.com/i23701691/21e4ce6166ef3c4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