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春县的北部多是群山环抱,南部则多是丘陵地带,总体地势是北高南低,这两者的分界点在大同镇,分界线两边都是山,中间原本是一条峡谷,贯穿蕲春全境的蕲河的一支源头就从峡谷中穿过,整个峡谷南宽北窄,仿佛是一个张了半开的圆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毛主席号召全国大修水利,县政府便组织民工将峡谷挖深,再在尾部筑起了一座大坝隔断了河流,便形成了蕲春最大的一座水库,官方称它大同水库,不过因为种种原由,老百姓更爱称它为“仙人湖”。
仙人湖的大坝筑得很高,从坝底登上坝顶要走近三百级台阶,往往能把人累出一身汗。在坝顶放眼望去,水面如一面平静的墨色的镜子直逼你的眼睛,而再回过头来往镇区看一眼,房屋树木却宛如撒落在棋盘上的棋子,由于地势在这里有了一个很大的波动,湖面比镇区的海拔高出了许多,于是站在大坝上就让人顿生了一种如临天宫如做仙人的感觉。
真正让仙人湖得“仙人”之名的还要数它的雾。每逢梅雨季节,湖上山间便时常被云雾所笼罩。在仙人湖的中间有一座游山村,乘船十多分钟便可到达,那是观雾的最佳地点,站在岛上放眼望去,氤氲的雾气从湖面散发而来,如一阵青烟将整个湖面笼盖,水面已不可见,只有中间偶尔传出的鱼跃之声证实了湖的存在,这时候群山也已隐没于云雾之中,远远望去只有几个平常颇为巍峨的山头探出云海,如同置身于天际,这一切景象就同《西游记》中描绘的仙境如出一辙,于是,“仙人湖”的名字便渐渐在蕲春人中间传开了。雾气来临后,往往会下一场农人盼望已久的雨,雨过天晴之后,雾气便会很快的散去,山依旧青翠,水依旧明亮,只有天空中留下的那道美丽的彩虹,供人们去遐想。这便是仙人湖雾气的特点,来去分明,它不像黄山的云海那样终年不断,让人忘却了山本来的面目,也不像庐山的雾气那样一阵风就能轻易的将它吹走,显得不可捉摸。它来时满山笼盖,送你一场及时雨,让你感觉它的存在,走时还你一片一样的青山绿水,不留半点踪迹,颇像仙人的做派。
在仙人湖的北岸是道教名山“仙人台”,一座天然的巨大的天然石台矗立在山顶,端坐在上面闭目养神,清风习习,拂面而过,俨然与天相接;再往北走上几里路,有一座“晃石洞”,石洞座落在一座摇摇欲坠的巨石上,可传说有位仙人在一直在托着它,所以千百年来它虽然总是让陌生人胆战心惊,但从来不曾真的坠落,而赖仙人庇佑,生活在它脚底下的人们早已放下顾虑,日子过得怡然自得。更为传奇的是关于“万人洞”的传说,古代有两个国家交战,当地人为了躲避战乱,便在山上挖了个大洞躲了起来,有个孩子耐不住寂寞硬要跑出去玩,大人们怕走漏了风声竟然狠心的杀死了他,可哪知孩子死后魂魄不散化成了一只鸟,在洞外反复的喊“万人洞,躲万人”。终于敌人发现了这里,将洞中的人全部都杀死了,据说虽然过了千百年洞中依然是白骨累累,而那只鸟也依然在洞外不停地喊叫。当然,“万人洞”具体在什么位置已经无人知晓,只是类似的传说又给仙人湖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让它的“仙人”之名更加具有说服力了。
当然,仙人湖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景致和传说,它更以丰富的物产滋养着蕲北的人民。它的水大都是从高山上流下,颇为寒冷,所以养出来的鱼脂多油肥,很适合腌制了来吃,是人们酒后的好下饭菜,其鱼还多籽,一盘本地干辣椒抄的鱼籽,常馋得小孩子们直流口水。湖两岸的山盛产茶叶,“驹龙园”绿茶远销海外,是当地人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如果说云雾和传说让人们赋予了它仙人之名,那么这些则让它在人们心中有了仙人之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