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问题是:在给你上过课的老师中,还能够记住几个?
给我起名字的陈庭波老师,辅导我写作文的王洪通老师,记不住我名字的堂姐夫大老黑张文富老师。一直关心着我的司纪波老师,也是我一直心怀内疚的一位老师。严厉的王凤清老师,老好人王乐平老师。不用拿书一样讲的酣畅淋漓的翟兆亮老师,单元测试一题定乾坤,一罚整个单元的题目五遍起步。一手好字,一口流畅的英语,要求全篇通背的李振斌老师。不温不火,让人火气直冒的李英铭老师,也是让我又爱又恨的一位老师。一直支持我理解我的王峻老师, 我若好好写字,就有他的风格的影子。两年来,几乎没有提问过我一次的闫明福老师。拿我当女儿看待的朱润科老师。有满怀慈悲心的宋心惠老师,更有眼下正在教授我如何做一名职业心理咨询师的李克富老师。能够叫的上名字来的还有很多老师,只是印象没那么深刻,记住的故事也不是很多。

接下来的第二个问题更具体:你最喜欢哪位老师?最讨厌哪位老师?
我最喜欢的是朱润科老师,只不过这位老师在十多年前已经病故。朱润科老师是我技校时《金属材料》老师,也是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我当时填报的志愿是化工技校,那是九三年,化工技校正在扩建新校,我们被安排到十化建技校借读,所有人都住校。那一年,老师已尽六十岁。老师是个很和蔼的老头,大脑门,头发稀少且花白,铮亮,知识渊博,走南闯北,阅历丰富,曾在青岛四方待过,实践经验非常丰富,讲起专业课,神采飞扬。若说话稍稍有些急,就会唾沫四溅。
因为是借读生,常被子弟班的小同学欺负,比如评比时恶意扣分,无论是卫生,还是纪律还是早操,都时有发生,同学们为此有愤怒有懈怠。后来被班主任老师抓住过现形,才稍有好转。老师叮嘱我们,自己做得好,不怕别人诋毁,一时不代表一世。一定要自立自强,做最好的自己。是金子总会发光。我们离家稍远,有很多同学是第一次住校,有些许不适应。老师也时常关心我们的生活,嘘寒问暖。
写到这里,突然的想起钳工老师,已经忘记了他的名字,那一年他也即将退休。有一次,我们班几个大男生被子弟班几个初中小弟弟欺负,他非常生气,在课堂上说,你们比他们大,不能被他们欺负了。这波孩子仗着父母是双职工无法无天,下次你们一定得打回去,揍人要讲方法,不揍出外伤还要让他们记住教训。当时所有同学都很感动,一个老师,也是本单位职工,却帮着我们这帮外来的学生,就像母鸡护小鸡一样,直到现在我都记得他说话的语气,表情。真的像对待自己被欺负了的孩子一样,真诚慈爱中带着点恨铁不成钢。
技校的老师们就像家里的家长,那年冬天,我因为阑尾炎住进了企业医院,一住就是半个月。前期爸爸妈妈还没来,所有的老师轮流给我送饭,包括校长,教务主任。虽然很多老师的名字记不住,甚至都不知道。可是那种暖暖的感觉,如同父母子女之间的情感的感觉一直在记忆里,想起来就觉得好幸福。

继续说朱老师,毕业后的每年我都会在新年前后去看望朱老师,后来有一年因故没去,结果就那一年在春节后,大正月老师就因病故去了。我是九月结婚时给师母打电话,师母在电话里哭,说老师走了大半年了。我去看望她,师母叮嘱我,以后不要去了,因为每次看到我,就会不由自主想起老师,特别难过。那一刻,我觉得,不但老师在我心里,我也在老师的心里,而且师母心里也有我。后来我又去过一次,家里没有人,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去过。
记住一个人,可能并不需要时时联系。也可能无需时常见面。但是那个人会记在你的心里。想起来心里会生出许多的情感。这就是记忆,我们每一个人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同样的人同样的事,我们每一个人的经验不同,在我们头脑中的反应也不同。最同样对朱老师,有的同学心怀感恩,有的同学则不以为然,有的同学甚至比较反感。这是因为我们的形象记忆不同。
我们一个人能够记住哪些老师?能够感恩哪些老师?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学生与老师的关系,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也是人际关系的一种。
我们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中,都希望交许多的朋友,收获真挚的友谊。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亦师亦友的友谊。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遵循四个原则,良好的师生关系也不例外。
相互性原则,任何个体都不会无缘无故的接纳他人。喜欢是有前提的,相互性就是重要的前提,我们喜欢那些也喜欢我们的人。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老师,我们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老师。哪个老师对我们好,我们会更愿意上他的课,努力考一个高分来回报老师对我们的喜欢。
交换性原则,人际交往是一种社会交换的过程,个体期待人际交往对自己是有价值的。师生关系中也有交换的部分。有些老师喜欢成绩好的学生,因为成绩好能给老师带来荣誉。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自我价值是个体对自身价值的意识和评价。自我价值保护是一种自我支持的心理倾向,其目的是防止自我价值贬低和否定。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简单说就是肯定我们的人我们喜欢。如果某个老师经常表扬我们,我们对这个老师的印象就会好。如果某个老师经常批评我们,哪怕是为了我们好,我们也会对他心存意见。

平等原则,交往双方的社会角色和地位,影响力,对信息的掌握等方面往往是不对等的,这会影响双方形成实质性的情感联系。但是如果平等待人,让对方感到安全,放松与尊严,那么我们也能和那些与自己在社会地位等方面相差较大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些老师会觉得自己是老师,有高高在上的感觉,学生就很难与他亲近接近。而有的老师会很容易与学生打成一片,做成朋友,原因就在于老师放低了架子,足够的尊重学生,往往这种老师又很容易被学生尊重,记在心里。
我想我只所以记得那么多的老师,印象深刻。就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把自己勾画成一个高高在上,不可冒犯的老师,而是像家长一样,像长辈一样温暖亲切,有一颗仁爱的心,有一颗慈悲的心,有一颗关怀尊重的心。
内心真正强大的人懂得示弱。想起有一位老师曾经用平等的姿态,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写好一篇作文,如何办好一份班报。也正是这份平等,这份尊重,让我觉得我有能力做好某些事情,我有资格跟老师探讨某些事情。
教师节已经成为过去的昨日,今天补上一文,谨怀念那些曾经给予我帮助,鼓励,支持的老师们,祝所有老师们节日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