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一)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一)

作者: 尘埃说 | 来源:发表于2018-06-29 07:43 被阅读41次

作为一个重度拖延症患者,我的一天都是这样度过的。

“多么美好的一天啊,今天一定要完成这个PPT,4点钟前交给老板!

先来看会儿新闻,酝酿一下饱满的情绪。

嗯?10:30了!得开始找数据了。

呦!这些图不错嘛!

好特别的设计啊!

哇!原来他还有这么多作品呢!

XX 去吃饭吧!

什么?12点了?

还好还好,下午效率高一点也能完成任务。

这办公桌怎么这么乱啊,把桌子擦擦吧!电脑桌面也一起整理了吧!

完了,还剩1小时了,今天一定要交的。

就说身体不舒服?要么告诉他电脑出了问题?

唉,算了,也不用一步到位给出完美方案,先给个初稿吧!

可是,完全不在状态啊,怎么办?

不行,只能今晚通宵了。

我发誓,下次一定早一点开始,决不拖到最后…

然而,正如你想的一样,下次,下下次,下下下次,大多数人还是会和之前的每次一样,踩着deadline通宵达旦赶作业,被拖延折磨到精疲力竭,心灰意冷,甚至开始怀疑人生。

想知道为什么我们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在拖延这个怪圈中痛苦挣扎找不到出路吗?想知道到底怎样才能够摆脱拖延的困扰,成为一个能够掌控自己学习和生活的人吗?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本《拖延心理学》

可以帮你找到答案。

本书的两位作者.博克莱诺拉.都是心理学博士,也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资深心理咨询师。他们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潜心研究拖延症这个主题,不仅成功解决了自己的拖延问题,还帮助无数的学生和成人摆脱了拖延的折磨,过上了从容和谐的生活。当然,这本书也拯救了我。

说到拖延,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体验过、至少也听说过。在过往的经验里,如果我们看到谁谁谁拖延了,就会很轻易地下结论:他呀!就是太懒了,不会管理时间,没养成好习惯等。

事实果真如此吗?

本书作者认为:拖延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一个时间管理的问题,不是一个习惯问题,也不是一个品德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想战胜拖延,我们必须理解自己为什么要拖延。找出拖延的成因,对症下药,并付诸相应的行动,才能成功。

全书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产生拖延的形形色色的根源进行了追溯,第二部分,给出了许多采取行动的建议和方法。读完这本书,你或许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处境,接纳真实的自己,并且以最有利的方式来采取行动,而不是生活在拖延的无边阴影之下。

作者说拖延的产生有各种各样的根源,这首当其冲的,就是对失败的恐惧。

大多拖延者都害怕被人评判,害怕自己的不足被发现,害怕自己付出最大的努力还是做得不够好。在他们的心里,自我价值感就等于能力就等于个人表现,能力和表现是衡量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打个比方:“如果这个PPT我做不好,就表示我很无能,我没有价值”,显然这个逻辑并不合理,但拖延者们却对此深信不疑。为了回避“我很无能,没有价值”的痛苦感受,他们选择拖延。迟交作业会被批评,但可以安慰自己:“如果我早一点开始,我是可以做好的。”或者:“其实我是有潜力的,只是时间太少没准备好而已。”你看,通过拖延,他们可以永远不去面对自己能力的限制。比起责备自己拖拉、懒惰,承认自己无能和没有价值要痛苦得多。对于失败的恐惧是大多数人拖延的根源,而他们之所以如此害怕失败,害怕面对真实的自己,多半是他们头脑中错误的完美主义信条在作祟。

第二、对成功的恐惧。

你说什么,这个世界上还有人对成功恐惧?是的,你没听错,正是对成功的恐惧导致了我们在某些事情上的拖延。这是因为生命中的某系经历让我们形成了一些关于成功的错误的信念:比如“成功意味着有人会受到伤害”,成功意味着我将完全失去自己的生活”等等。母亲是我家乡人尽皆知的女强人,她工作特别繁忙,很少有时间和我们在一起,更别说什么享受生活,我们兄妹和母亲的关系一直非常疏远。我也就渐渐认为:追求事业上的成功会影响与亲人的关系,最终很难得到幸福。所以我从小就对自己说,长大以后绝不要成为母亲那样只会工作不会生活的人。现如今,尽管努力工作带给我的成就感远远大于相夫教子的小幸福,可每次在需要更多努力、离成功更近一步的时候,我就开始担心自己也会变得像母亲一样,于是便下意识地产生抗拒,并找各种理由拖延:什么孩子很需要我啦,家庭才是最重要的啦,女人太强不会幸福等等,于是,抱着对成功的恐惧,我就,我就,活成了现在的样子。

第三、对控制权的争夺

生活中,某些对掌控感十分敏感的人会非常抗拒他人对自己的要求。而拖延则是他们争夺控制权以及赢得自尊和独立的一种方式。前不久,我给儿子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他不断地找各种理由推脱,最后我实在忍无可忍便去质问他,儿子回答:我不喜欢你整天让我做这做那,学习是我自己的事儿,应该由我自己来安排!”原来他就是嫌我管得太宽,没有给他自主的权利,所以通过拖延来争夺控制权呢!如果你的孩子也因为争夺控制权而拖延,不妨给他自由和权利,让他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做事,可能,他们不是不想努力,只是不想受控于你。所谓青春期,也不过就是通过叛逆来争夺控制权,来赢得自尊和独立而已。

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到了对亲疏远近的恐惧,主观与客观时间的冲突,以及某些身体疾病,如注意力缺失障碍、抑郁、焦虑、压力、紧张、睡眠不足等生理因素也会造成拖延。在这里,XX强烈建议大家买一本回来认真研读一番。

至于,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理根源嘛?

作者说这是由先天条件加上后天的影响共同造就的,以父母为核心的家庭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发展出对自己、对他人、以及对周围世界的合理的认知和信念。通常情况下,孩子会经由父母以及周围人的言行,态度以及互动方式发展自尊,建立起对某些问题的信念,诸如“我是什么样的人?我是有价值的吗?我值得被爱吗?….”而对于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的信念正是各种心理根源的成因。

一个从小被爱,被支持、被尊重,被信任、安全感十足的孩子更有可能发展出合理的信念和健全的自尊,不会因为暴露自己的缺陷而担心失去爱。反之,一个在压力、怀疑、批评、控制和疏远等重压之下长大的孩子则很有可能发展出错误的信念,这些信念在无意识当中影响和左右着我们的行为,将我们一步步拽入拖延的深渊。

控制拖延之所以如此困难,是因为这不仅仅是改变一个习惯,更是在向你过往的信念以及你的家庭长期以来所持的观念发起挑战。它改变的是你的整个内心世界。但是,只有经过这样的挑战,我们才能重建一个协调的自我系统,让生命保持活力与平衡,才能发展出一种弹性的应变能力,让自己相信,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可以从容应对,这会让我们更加自信,自信让我们变得勇敢。

总之,想要改变拖延的现状,先要了解产生拖延的心理根源,检视头脑当中的错误信念,从改变信念开始,把自己从拖延的怪圈中解救出来。现在,不妨先对照视频中的拖延者信条自我检测一下吧!

相关文章

  • 打破你的拖延怪圈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我们做事每每不成,总是拿拖延来说事,拖延成了一个万金油,可真相是怎样的呢? 今天看了简.博克...

  • 小论《拖延心理学》

    不知道该如何写《拖延心理学》的读后感,觉得没吸收到什么东西。“” 不带评论的观察: 第一,我理解了拖延...

  •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013 静待花开

    有点戏剧,这周看这本书《拖延心理学》,可现在才发觉今天是星期天,读后感没有写,拖延症得治。 一边看一边结合自己这两...

  •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一)

    作为一个重度拖延症患者,我的一天都是这样度过的。 “多么美好的一天啊,今天一定要完成这个PPT,4点钟前交给老板!...

  • 《拖延心理学》

    这是第一本描述关于拖延心理学的书。内容主要从何为拖延心理、如何看待拖延心理学、拖延的影响、拖延的历史、如何克服拖延...

  •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听闻《拖延心理学》是豆瓣小组“我们都是拖延症”的镇组之宝,书不难读,心理学类的书籍大抵的流程和范式是熟悉的。和《自...

  •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在本书当中作者分析了拖延最有可能的四个成因:对成功信心不足,讨厌被人委派任务,注意力分散和容易冲动,目标和酬劳太过...

  •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一、关于“恐惧失败,追求完美” 曾经很是不能理解我为什么每次考试都总要拖到考试前一晚上才会匆忙忙的拿起书看几...

  • 读后感-拖延心理学

    page 2 四个拖延最可能的成因: -- 对成功的信心不足 --讨厌被别人委派任务 --注意力分散和易冲动 --...

  •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如何加快我的节奏,节约我的时间。我的理解是:确立一个可操作的目标(可观察、具体而存在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拖延心理学读后感(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deo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