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以前,我周围两个要好的朋友早下断言,我就是个极度的悲观主义者。通过各种测试,我总是得出的测试年龄比实际年龄大上二三十岁,而我的朋友测试的结果却年轻的太不象话(此处省略一百个字)。彼时那个我并不知道,测试选择的出发点非悲观主义,而是在内心深处潜在的焦虑一直潜伏在最最底层的世界,从未离去,低旋哀鸣。
白驹过隙,转眼十年以后,互联网信息时代接触到了各种牛人写的干货,也曾被打了鸡血,准备撸起袖子加油干,花1万个小时把自已打造成某个领域的大神,从此人生开挂,各种成功扑面而来把我砸的眉开眼笑,哈哈哈,想想做梦都能笑醒。
这一年来我辗转反侧、励精图治、周而复始,得来还是一声笑,原地踏步。唯不同与往年的是,多看了几本书、多写了几个字、多做了几次计划、多跑了几次步、多空想了很多回、多说了许多空话。焦虑、更焦虑了,一年来我看着网上的普通人,有的坚持一年绘画,从画成扭七八糟的怪物到画成了能入眼的图画,有的坚持学习英语,从一句都不能开口的小白变成了写笔记不再出现中文的小咖。然后更多牛人横空出世,将所拥的知识变现各种蛊惑知识付费(其实我是认同知识付费的),将自已的时间管理变成我等普通人望其向背的神人。唉,更更焦虑了。
可是,最近能渐渐感觉到焦虑这件事好象已有一段时间没有拜访我了,抽空进行了反思总结,原来是列清单这件事拯救了我。
看完《精英都是清单控》以后,发现内容极其简单,接着又看一遍,还是那么简单。就是什么都列清单,举个粟子:
1、年度计划
2、月度计划
3、周计划(到日)
4、一周早餐清单
5、一周清扫清单
6、一周生活休闲清单
7、冬季衣物清单
8、鞋类清单
9、朋友聚会清单及话题清单
10、与家人沟通清单
11、学习计划清单
12、文章输出清单
13、运动清单
14、技能提升清单
15、阅读输出清单
总之总结一句话,无论做什么事,先写清单。从远期到近期,从大事到小事,统统列清单。今年读了些许文章,有一句话刻入了脑子里,认知的升极就是要把学到的进行实践,通过实践提升认知。于是我开始了便利贴包里放的习惯。没必要写大的,就写今天要买的东西、今天要干的事等等。比如周六的早上,我先把要洗床单、打扫卫生间、写一篇文章这样的事写在便利贴上,然后干一样划一样,当然了并不能把自已的时候安排的很满,一定要给自已留点休闲的时间以慰藉自已那颗还有点玻璃的心。到了晚上,看着一条条被划了横线的任务,那个满足感也是杠杠的。
在工作中也运用了这种方法,做一份资料之前先把这份资料里的任务全部列出来,完成一部分标记一部分,这样就能用眼睛看到工作的进度,对完成结果的过程有了预判,对工作量大的焦虑也有了极大的缓解。再有就是一项工作需要其他部门配合的,就把一项工作每个节点要求别的部门做的工作全部列出来,每次反馈的结果列出来,定期把这个清单的过程反馈给领导,让领导定期了解事情的进展,我觉得工作有序,领导也不会感觉过程不清晰,我又不用时时汇报,感觉不要太好。
关于人生的规划也用清单赶跑了焦虑,大部分人的焦虑来自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比如对现状不满又没有改变的勇气和途径,工资是家庭所有收入的来源,不象许多人早早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靠收房租和投资带来的收益就可以过上自已想要的生活。要想过上这样的生活,列清单呀,到2020年要实现有现金100万,那么每年就要存上15万,这15万分解成工资收入提升、减少额外支出、通过其他途径实现赢利(股票、P2P、做年度课题、培训等),自已只有这点能力那就把这点能力发挥到极致就好了,焦虑能解决什么问题。
对现状不满足就列清单啊,2020年离开现在的单位到其他的地方继续谋求发 展,那现在就学英语啊,虽然不知道英语有什么用,但三年后找工作的时候,不会在外语那栏写个无,到时候可以写上,可以进行对话、写邮件,哈哈,想想就有点开心。计划列出来,现在每天只要不知道干什么的时候就开始跟着手机大声读英语,哪怕是很简单的句子,那也要每天说呀,是吧,每天不说,我三年以后说什么呀。
现在你再问我,焦虑吗?我会很快的反问一句,“焦虑是什么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