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墓
齐彦槐
至德无称,三让两家天下;
高山可仰,一抔万古江南。
一、注释
1.泰伯——亦作太伯,姬姓。周太王古公亶父长子,季历之长兄。古公亶父欲传位于季历,泰伯乃与弟仲雍避至江南,自号句吴。从当地习俗,传耕作筑城之术,众归之,建立吴国。
2.泰伯墓——又称称吴王墩、皇陵,位于江苏无锡市鸿声镇(今鸿山街道)鸿山。
3.齐彦槐——清安徽婺源人,字梦树,号梅麓。嘉庆十四年进士,选金匮知县,上海运漕粮议,以知府候补。旋丁母忧,乃不再出仕。工书法与诗,尤长骈体律赋。有《天球浅说》、《海运南漕丛议》、《梅麓诗文集》等。
二、赏读
1.格律
至德无称,三让两家天下;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高山可仰,一抔万古江南。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上下联各分句:单联内246节奏点平仄交替,上下对应246奏点平仄相反。
上联句脚:平仄,下联句脚:仄平。
2.对仗
上下联一分句:
“至德”和“高山”偏正结构词组相对;
“无称”和“可仰”状中结构词组相对。
上下联二分句:
“三让”和“一抔”偏正结构词组相对,三让,是三次相让这件事;
“两家”和“万古”偏正结构词组相对;
“天下”和“江南”偏正结构词组相对。
3.联意
泰伯墓
齐彦槐
至德无称,三让两家天下;
高山可仰,一抔万古江南。
泰伯三次让位于自己的弟弟和侄子,其至高无上的品德,简直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呀;
人们对泰伯的大德就像对高山一样尊崇,所以,他在江南的墓地,受到江南人民千秋万代的景仰。
4.评赏
这幅联题的是《泰伯墓》,位于江苏无锡市鸿山。联语主要围绕泰伯而写。
上联,主要写泰伯“三让天下”的品德。一分句,直切主旨。“至德”,最高的道德,盛德;“无称”,无法称述或称赞。意思是泰伯的盛德,无法用语言描述。二分句,“三让两家天下”,写的是泰伯三次让位的事。
泰伯有两个弟弟,大弟弟叫仲雍,小弟弟叫季历。太王想传位给孙子姬昌,如果这样,那么王位就先要传给三儿子季历。但当时的社会惯例是王位要传给长子,太伯就是理所当然的王位继承人。后来太伯知晓此事后,为了成全父亲的心愿,也为了避免兄弟之间争权夺利而相互残杀。就带着二弟仲雍借故远走他乡来到了江南一带,还削发纹身,以表放弃继位之心。甚至是在太王过世时也未回去奔丧。这就让季历顺利地继承了王位。这为第一次让天下。
太伯来到江南后,带领当地人开荒种地,发展经济,由于太伯的贤能,加上众人知道他让国之举,纷纷投奔归附他。他也将此地自号“句吴”。而这个时期,季历继承王位后,也是励精图治,带领周族人把岐山这个地方治理得富有而强盛,社会很安定。这就引起了商朝的嫉妒,想法设法暗中害死了季历。季历去世后,姬昌发讣告给两位伯父,太伯回到岐山奔丧。姬昌和群臣都认为由太伯来继承王位,但太伯办完弟弟的丧事就返回了吴地。王位就由姬昌继承。这是太伯第二次让天下。
太伯返回吴地后,归附他的已经有千户余家。当时已经是商朝末年,商朝开始走向衰败,中原地区战事频频。他为了防止战乱波及吴地,他就在梅里平墟修建了城墙,人民就在城里劳作和生活。以此建立了吴国。建立吴国后,太伯带领大家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并且开凿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条人工河流--伯渎河。由于太伯的贤明和功德,后来周天子嘉奖太伯,封其为吴王。太伯一生无儿子,他在临终的时候又将吴国王位让给了弟弟仲雍。此为第三次让天下。
下联,主要写江南人们对泰伯的敬仰之心。一分句,也是直切主旨。“高山可仰”,化自《诗经•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意思是赞颂品行才学像高山一样,要人仰视,而让人不禁以他的举止作为行事准则。二分句,“一抔”,就是一捧土,引申为坟墓;“万古江南”,意思是泰伯死后,他的墓地受到江南人民千秋万代的景仰。
整幅联,用典贴切,衍化自然。使用比喻和典故的手法,赞颂了泰伯无比崇高的品德,和人们对他的无比敬仰之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