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节奏越来越快。
曾经,日行百里是神话;
如今,跨越大洋不是梦。
回望过去,信息传播需要很久很久,久到某国首都灭亡了,有人还不知道;
放眼当下,信息传播变得很快很快,快到很小的一则新闻,瞬间传遍全球。
扫码听见世界
无论物质世界的移动,
还是信息世界的传递,
速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当我们正在如饥似渴学习一个新的知识,
也许还没有完全学完它,就被淘汰了。
于是很多人焦虑迷茫,想要更快更好地学习。
结果却是学得越多,觉得越累越迷茫。
怎么办?
忙碌的生活,
忙碌的工作,
忙碌的学习,
一天到晚,像个陀螺,停不下来。
怎么办?
分享三个故事给大家。
故事1:
一位学僧问禅师:“师父,以我的资质多久可以开悟?”禅师说:“十年。”
学僧又问:“要十年吗?如果我加倍苦修,需要多久开悟呢?”禅师说:“得要二十年。”
学僧很是疑惑,于是又问:“如果我夜以继日,不休不眠,只为禅修,又需要多久开悟呢?”禅师说:“那样你永无开悟之日。”
学僧惊讶道:“为什么?”禅师说:“如果你只在意禅修的结果,又如何有时间来关注到自己呢?当你只看见结果,无法静下心来,那反而永远也无法得到那个结果。”
当我们太过注重结果的时候,行走的步调会紊乱。我们的眼睛只盯着结果,迷失了自己,也迷失了在生命中值得我们去感受的幸福。
为此,禅师才劝诫学僧,凡事切不可急躁冒进,戒除急躁,真正静下心来,看清自己的内心,看清自己真正想追求的是什么。
慢是一种修炼。
故事2:
据说曾国藩少年时乘夜读书,恰有一小偷在梁上,想等着曾国藩睡了偷窃。想不到,一篇文章反反复复诵读,就是背不下来。最终,小偷一怒之下跳下房梁,将这篇文章给曾国藩背了一遍,并扬言:你这脑子,就不要读书了!
可见曾国藩资质之平庸,但正因为他自知自己非聪明人,所以读书做事不求捷径,用最扎实的方法慢慢来!读懂上一句,读下一句;读完这本书,摸下一本书;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再去睡觉!
他自知没有智力优势,因此比别人更虚心;他从小接受挫折教育,因此抗打击能力更强;他做事不懂取巧,遇到问题只知硬钻,因此不留死角。
曾国藩考秀才考了七次,但是一旦开窍,后面的路就越来越顺。中了秀才的第二年,他就中了举人;又四年,高中进士。这才有他一生出将入相,没有起伏蹉跌,实属罕见。
相反,很多小聪明的人,往往不愿意吃苦,做事找捷径,遇到困难绕着走,基础松松垮垮,结果平庸一生。有些方法看起来慢,其实是最快,因为它扎扎实实、不留遗弊。
慢是一种境界。
故事3:
孔子一日曾与几位侍坐的弟子闲谈,让他们谈谈志向。子路性子急,孔子话音未落,他就洋洋洒洒地讲了一大套。可子路万万没想到,他这一通情感流露,却让孔子转身就赏了他一声冷笑,这热脸可是大大地贴上了凉屁股。
孔子事后也解释了冷笑的原因——“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不是说你讲得不好,而是你这沉不住气的劲儿,太不像样。
孔子一直强调“敏于行而慎于言”,遇事须机敏麻利,雷厉风行。讲话最忌“抢”,一定要思虑清楚,等时机恰当,再慢条斯理地说出来。
急着发话,本就易失之慎重。
即便话本身没什么毛病,若说话的时机不成熟,好话多半也成了坏话。试想,即便子路说破大天,师尊话音未落就抢说起来,任谁见了,不会先皱皱眉头,怪他失礼?
慢就是快,遵循内心。
墨西哥有一个有趣的寓言:
一群人急匆匆的赶路,
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
旁边的人很奇怪,
为什么不走了?
停下的的人一笑,
走的太快,灵魂落在了后边,我要等等他。
是啊,我们走的太快了,走的太远了,
会不会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慢就是快, 慢而有质量,有计划做事情。
慢不等于懒惰,不等于停滞不前。
慢是将自己的内心与头脑的焦虑和浮躁放下来,
活在当下,在每一刻认真耐心从容。
慢是一种难得可贵的品质,
也是我们修行的高级境界。
慢才可能快。
慢一点,少了几分挣扎与恐慌,
多了一些平静和从容,
最终得到宁静,成功与幸福。
稳而思进,慢而有为,才是慢生活的真谛。
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大涵养的积淀,
远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无论是心智的历练,
还是知识的学习,
都不能急功近利,揠苗助长。
唯有心神宁定,才可厚积薄发。
慢下来,才有时间思考,
静下来,才能看见内心,
感受生活的欢乐与真谛。
鸣谢:
本文由六分之一社群联合创作。
由蓝帽案主张亚伟主创。
白帽:陆富龙
红帽:刘萱
黄帽:杨琳 艳丹
黑帽:李寒冬
绿帽:李思雨 赵紫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