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广西岑猛余党卢苏、王受等死灰复燃,经兵部侍郎张璁推荐,五月十一,诏起王阳明总制两广及江西、湖广邻近地方军务,督同巡抚都御史姚谟等讨伐。
但明世宗对王阳明还是不放心,密召杨一清问:“欲知王守仁为人何如?”
杨一清奏对称,王阳明学问最博,文才最富。因劾刘瑾罪恶,被贬龙场,后领兵征讨南赣洞匪,积年巨寇悉皆殄平。再大破宸濠之变,地方大定。杨廷和忌惮其功高名高,不让他入朝,故升南都兵部尚书。目前丁忧满,却还没有机会入朝谢恩。
杨一清接着说,但王阳明学术偏颇,好行古道,服古衣冠,门人弟子高自称许,朝中批评他的人很多。
杨一清最后说,考虑到王阳明大节没有问题,但人望不够,不宜留在远方,待地方叛乱评定后,可以委以兵部尚书之任。
六月初一,巡按御史石金奏劾提督两广军务都御史姚镆谎报军功致使匪患复起,姚镆应致仕。杨一清、张璁推荐王阳明接任提督两广军务都御史,明世宗同意了,并要求催促王阳明马上赴任。
六月初六,任命书到绍兴,王阳明上《辞免重任乞恩养病疏》,这时王阳明还不知道朝廷已命姚镆致仕之事。
王阳明说,自己病患久积,日甚月深,常咳嗽至昏死过去,北上谢恩也难以成行,何况带兵打仗?两广之乱,始于土司之间的仇杀,并无匪寇攻打劫掠郡县,故非紧急。姚镆老成持重,一时没有进展,也是常情,只要责其不力,扩大他的权力,树立他的权威,忽略他的小错,假以岁月,必然功成。
王阳明接着说,臣本书生,不习军旅,江西之役,纯属侥幸。自视不如姚镆,若参与其中,难免所见不同,反而阻碍姚镆的统一号令。如果姚镆最后辜负圣上的期望,熟悉少数民族事务的南京工部尚书胡世宁、刑部尚书李承勋等都堪当其任。
王阳明最后说:“如臣之迂疏多病,徒持文墨议论,未必能济实用者,诚宜哀其不逮,容令养疾田野。俟病痊之后,不终弃废,或可量置闲散之地,使自得效其涓埃。”
同时王阳明分别给杨一清、张璁、桂萼三位权臣写了信。
在给杨一清的信中,王阳明已经完全没有了之前的那种亲近感,几乎全是客套话,而且篇幅非常短,他说自己之所以不敢攀附门墙,是因为地位悬绝,不欲以寒暄无益之谈尘渎左右,复蒙显擢,只怕今后会拖累明公,如果能准予辞任,那么未死之年都是明公所赐。
给张璁的信则说,自己只是迂疏之才,又兼病衰,也就在乡下为子弟考正句读而已。如果一定要他复出,那么南都的闲散部门或者南北太常国学,或可滥竽充数。
在给桂萼的回信中,王阳明说广西之乱,乃朝风不正,地方愤激所致,只要德威并至,指日就可平定。自己已经是一个废人了,怎么能够再担当重任?
从王阳明的奏疏和给三位大臣的信中,不难看出,王阳明虽然远离庙堂多年,但对朝中局势和广西现状可谓洞若观火,古人云“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绝非虚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