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老好人形象,正在摧毁你

老好人形象,正在摧毁你

作者: b0d3216f5160 | 来源:发表于2018-01-18 15:00 被阅读79次

  今年三月份,《圆桌派》请了蒋方舟和徐静蕾,引起了一轮热议。

  视频中,徐静蕾独立、自信,新女性风范十足。

  蒋方舟则自卑、局促,像个端茶倒水的小丫鬟一样迎合着每个人的观点,在嘉宾之间产生争论时也显得有点不知所措,只能用自黑、讲段子方式取悦每个人以营造和谐气氛。

  观众纷纷表示对徐静蕾不卑不亢的欣赏,和对蒋方舟唯唯诺诺的反感。

  蒋方舟自己说,她从来都没有和人吵过架,自己就是讨好型人格的人:

  我因为太希望别人喜欢自己了,而成了一个谄媚的人。

  知乎上关于“如何改变讨好型人格”的问题也有许多。他们发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觉得离真正的自己越来越远,希望能够改变这一现状。

  其实这种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常见。

  希望争取每个人的认可,害怕跟任何人发生对抗和冲突;

  明知对方的要求是不合理的,也是自己不想承诺的,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无法拒绝,让自己身心俱疲。

  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取悦症”。

  美国心理学家哈丽雅特·布莱克在她撰写的《取悦症》一书中,揭示了3类老好人症状,深陷其中的人,大都过得不快乐。

  1 认知型“好人”

  郭冬临曾在他的小品《有事您说话》里塑造了一个老好人形象:

  为了帮同事买火车票,自己穿着棉袄扛着被褥去火车站排了整宿的队。为了帮科长的忙,揽了自己不能揽的活,甚至自己贴钱进去。

  他希望得到别人的普遍认可,相信讨好能让自己免遭他人的拒绝以及其它刻薄的对待。他觉得,这么做是理所应当的。

  其实,这就是认知型“好人”所拥有的思维定式:我需要并且必须争取让每一个人都喜欢我。

  你坚持认为,他人的需求必须高于自己的需求,而你衡量自尊和定义自我的依据,就是你为他们做了多少。

  这一类型的老好人,会陷入沉重的自我亏待心态中,觉得自己一定要把别人摆在第一位。所以要改变它,首先要做的是扭转自己的思维。

  扭转思维可以分为3个部分,可以逐步进行:

  ① 不当好人也没关系

  要明白,当好人并不能完全保护你免受他人的亏待。

  如果有人对你刻薄或不友好,不要讨好他们或假装没事,这样只会纵容他们。

  世上不存在让所有人都满意的万人迷,再受欢迎的天王巨星也有黑他的人,再有魅力的政治领袖也有反对者。

  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确,自己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和认同。

  ② 好人也可以说“不”

  我们就算要努力得到别人认同,也可以说不。“他人的认同”和“我从来不拒绝他们”并没有必然的推导关系。

  作为一个人,你的价值并不取决于你为别人做了什么,在某些时候对某些人说“不”,这绝不会减少你的价值或者你在他人眼中的价值,相反可能会增加你的价值。

  ③ 把自己看得很重要

  个人得到的认同,并不取决于他做的事情的数量,而是质量。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经拒绝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采访:

  如果我说富有成效的秘密之一就是把所有的邀请,比如您的邀请,都扔进一个大大的废纸篓的话,我希望您不要认为我太自以为是或者过于粗鲁。

  根据我的经验,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是不要做任何帮助他人工作的事情,而是把所有时间都用于上帝让你做的事情,并把它做好。

  当我们把自己的事情看得比较重要时,对于应不应该帮助他人和帮多少,就拿捏得很清楚了。先要爱自己,才能爱别人。

  2 习惯型“好人”

  对这一类型的人来说,对方的感激和好评往往都无暇顾及了,他们已经习惯了帮人做事,几乎从来不说“不”,很少给他人派活儿,哪怕自己变得疲于应付。

  《武林外传》里的祝无双,是个典型的习惯型好人,她在剧中的口头禅“放着我来”就体现了这一点:

  不管该她做不该她做的,她都会主动要求去做,甚至打架的时候也不例外。对其他人来说可能比较幸福,但她自己就受累了。

  这类人的不拒绝、取悦已经成为习惯,会被迫牺牲自己的需求而照顾他人的需求。一旦不这样做,自己都会受不了。

  像无双一样,不拒绝别人的错误习惯是一个成瘾的过程,其实这很像打麻将的过程。

  很多人沉迷于打麻将,而打麻将的人总会期待下一把牌会好,而这一点恰恰是不确定的。如果确定每一局摸到的都是“三金倒”,那我们很快就会失去兴趣,因为未来早已明确,没有什么好期待的了。

  “不拒绝别人”的行为大抵相似:

  我帮助了他但不一定会得到感激和回报,抱着“这次一定是好结果”的想法,一次次地重复下去。到最后,变成习惯了,也就不再关心结果了。

  只要理解了这个成瘾的原因,相信很快就能改变这个错误的习惯。

  3 情感逃避型“好人”

  对这一类型的人来说,取悦症主要是由逃避令人害怕和不安的情感而导致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周星驰的《大内密探零零发》,周星驰与刘嘉玲饰演一对夫妻,影片最经典的对话之一就是他们的一次吵架:

  妻子:你怎么会知道我每次都躲在桌下面。丈夫:你每次都躲在桌下面啊。我有什么办法能够不知道你躲在桌下面呢。拜托你用点脑子想一想。再找几个新的地方躲。好让我有点新鲜感好吧。妻子:可是我不躲在桌下面我怕你找不到我嘛。丈夫:啊!!!!啊!!!!我真受不了你。拜托你不要这样。我拜托你好不好老婆。你不要这个样子。谢谢谢谢谢谢。妻子:哎!我只是个血肉之躯。你每次都这样骂我。我不知道哪一天我就忍不下去了。丈夫:忍不下去那你走啊。妻子:我去洗澡了。丈夫:我叫你走啊。妻子:哎。你会不会肚子饿啊?我下碗面给你吃。

  妻子即便被丈夫骂的眼含泪水,仍强颜欢笑,像个没事人一样习惯性地逃避丈夫的“恐吓”、彼此的矛盾,问着:“你饿不饿?”

  然而事实上,这样的逃避解决不了问题,甚至会让自己的负面情绪越发严重。

  这类型的人因为习惯性地逃避了自己难以应付的情感,所以也没有机会去学习怎样有效地处理冲突,或者怎样恰当地应对愤怒。

  结果,他们就非常轻易地将控制权交了出去,交给了那些通过恐吓和操纵来支配他们的人。

  要克服这一点,首先我们要了解,长期避免冲突、居高临下的同情不仅是脆弱、不稳固的人际关系的征兆,而且还会严重损害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和保持。

  比如生活中对自己孩子百般溺爱的家长,无论孩子提出什么要求,只要孩子稍一威胁就无条件满足,久而久之,一旦出现差错,孩子就会反过来怪家长:“谁让你当初这么对我的?”

  只能暂时奏效的取悦行为,时间一长,反而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不拒绝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你剩下能做的就是去面对它。克服自己对愤怒、冲突的恐惧,要明白人与人之间,一定程度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建设性的冲突对人际关系是健康、有益的。

  4虽然可能人们都会出现显著的一个类型的特征,但这三种类型,往往互相重叠,很多人同时是两种,甚至三种俱全。

  理解了我们为什么会变成一个不会拒绝的烂好人之后,就需要对症下药。针对自己的类型,从相应的方面入手,逐一击破,就能彻底地摆脱“不懂拒绝”的困扰。

  如果你那些令别人满意的付出,从未让你自己真正感到快乐幸福,那么就要注意了,你可能也出现了“取悦症”的症状。

  我们每个人,在爱别人之前,要先爱自己。

  请不要让你在他人眼中的“好”,让你失去了自我。

相关文章

  • 老好人形象,正在摧毁你

    今年三月份,《圆桌派》请了蒋方舟和徐静蕾,引起了一轮热议。 视频中,徐静蕾独立、自信,新女性风范十足。 蒋方舟则自...

  • 惰性,正在摧毁你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经历:在年初、月初、甚至每个星期花了很久列的计划,执行两三天便搁置在一旁。 我在过年前看朋友们各...

  • 注意!你的提问方式可能正在摧毁你的职业形象!

    提问可能是技术交流中最常出现的一种学习方式,良好的提问和解答能帮助一个提问者高效地解决自己的技术难题。但是,你是否...

  • 你的焦虑正在摧毁你

    辰辰是我的大学同学,温柔大方,平日里能说会道,参加过学校不少大型节目的主持。参加了三个部门,平时忙得总是见不着人影...

  • 你的高效,正在摧毁你。

    10000小时天才定律,可能是这世界上最毒的鸡汤之一。 在我们的价值观里,努力通常被赋予很高的权重,什么“一分耕耘...

  • 你的喜欢正在摧毁你!

    起源: 最近上火很是严重,自己的嘴上和嘴角都破掉了,脸上也起了各种痘痘,于是我对这件事进行分析。结果却发现...

  • 胆大致老好人

    胆大人杨益 老好人是形象是根深蒂固的,但是你终究会发现有一天如何做出超过你能力圈的事,遇见了,请拒绝。老好人不是你...

  • 当自私鬼遇上老好人

    自私鬼是老好人的“宿敌”,当老好人遇到自私鬼,一如羊入虎口。 我提到的自私鬼和老好人属于某种典型形象,但是,人都是...

  • 负能量,正在默默摧毁你

    文/北岛小语 01 “好烦呀,感觉自己什么都比不上别人,为什么别人的家庭和我家庭差这么多哦,我爸妈要是也做生意,我...

  • 那些伪自律正在摧毁你

    这个周末,做了想做的咨询,吃了麦当劳,买了想买的宝贝,刷了想看的电影,跑了想跑的步,累了就睡,想吃就吃,不想吃了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好人形象,正在摧毁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dlw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