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为人父母,为孩子操心好像总也停不下来。恨不得掌握孩子的一举一动,好及时给他提供帮助;舍不得孩子吃苦受委屈,想把最好的都给他;对孩子寄予厚望,希望把他培养成优秀的人。关心孩子,自然是好的,但如果家长“用力过猛”,过度关心,反而会引发更多问题。
一、过度关心,会削弱孩子的主动性
生活中,家长的过度关心尤其表现在学习上,比孩子自己还要急迫。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孩子买试卷、辅导资料,安排各种额外的学习任务。而这种过度关心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孩子的学习动力越来越不足,磨蹭、拖延现象越来越严重。这是因为,过度关心、关注,会给孩子很大的压力。
二、过度关心,会抑制孩子的生命力
在现实中,许多家长都有这个通病:总觉得孩子不懂事,把自认为好的东西强加给孩子,看不见孩子的真实感受和需求。其实,你觉得应该做的事情,不代表孩子也是这么想的,更不代表孩子做了你期待的事情之后会觉得开心、满足。关心的前提,是看见并尊重孩子自己的感受,家长不要让自己的感受覆盖了孩子的感受,否则只会给孩子带来痛苦。
三、过度关心,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的注意力差,是我们老生常谈的话题。表现为上课跑神、开小差,不能集中精力听讲;写作业不专心,小动作多,磨蹭。事实上,孩子的注意力会随着年龄不断发展,正常情况下,孩子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成长,注意力会不断提高。这也就是我们这里不断成长壮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这里的优质学习环境,保障了绝大多数同学的所有需求
总而言之,教育的智慧,离不开适度这个原则。家长再爱孩子,关心也要适度,给自己和孩子之间留出一个恰到好处的空间,孩子会发展得更好,家长教育起来也更加轻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