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精心考稽 濯旧出新——初读顾建国著《张九龄年谱》

精心考稽 濯旧出新——初读顾建国著《张九龄年谱》

作者: 东方一任 | 来源:发表于2023-05-31 17:41 被阅读0次

        该文原发表于人民网强国博客2006年3月10日15点15分48秒。2013年10月13日中午,我想到万一有一天网站博客打不开怎么办,就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把文章复制下来,保存至今。有人说,为什么不截图保存,这是今天的思维,当时只是想把我写的文章保存下来就没有遗憾了。生活中要处处作有心人。从今天开始,我会不定期在此栏目,原汁原味发表当年的作品。当然会加上一些编者的话。当时我在校报编辑部工作,顾建国先生在组织部工作,利用业余时间写出这样专著,非常令我感动。我记得文章写好后,被推荐到博客主页,还被《淮安日报》和《淮阴师范学院报》发表。现在再读此文,其实有些标点符号发生了变化,比如,书名号之间不用顿号了。

        经过二十年研磨,顾建国先生所著《张九龄年谱》(简称《顾谱》)终于出版问世。初读《顾谱》,我感到其首要之学术品格是资料详实,爬梳细密。仅以查阅资料的广度而言,据笔者粗略统计,征引的书目近五百种,杂志近百种,所见者广,所辑者丰,所爬梳者细,非阅读面广,非有心人不能为也。张九龄年谱的编撰,始于元代,而见存之谱文,则为清嘉庆丁丑年间温汝适《曲江集考证》中所附之简谱,其只列大端,自是疏略。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何格恩先生的《张九龄年谱》、《曲江年谱拾遗》、《张九龄年谱补正》仍未具规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台湾学者杨承祖的《唐张子寿先生九龄年谱》,在何格恩撰谱的基础上补充修订而成,复多变少。同期李世亮的《张九龄年谱》,在乡土资料利用上,使人可知谱主仕前的一些经历和家园、墓地等情况,然其规模未宏,于谱主的诗文和交游等亦未深考。同时刘斯翰校注《曲江集》所附之年谱,重在诗歌注解,于谱文仅略具表而已。与此前几种谱文相较,我深感《顾谱》记事全面,凡张九龄之生平经历,事无巨细,首列时事,次谱文,次注释,次诗文,可信度极高,且体例完善,便于查阅。“时事”一目的设置,看似多余,实为谱主的社会活动提供时代空间,将谱主的人生履历纳入整个社会运作过程中去考察,使谱主的言行及思想嬗变的轨迹成为出之有据的历史映象,不至于人们产生“只见树林,不见森林”的错误。

        其次是精心考稽,濯旧出新。顾先生对前人所作的研究,每每能提出新证和补证,更能纠正错讹之处。显现出著者潜心发掘、辨章学术的扎实文献功底和敏锐的学术眼光。在原始资料的发掘上做了大量工作,诸如:以“二张”(张说、张九龄)为代表的“文儒”集团的形成及其影响;开元初年在刺史、县令选任政策上的调整;采访处置使的设置和委派;漕运、屯田、举人方略的施行;在货币制度改革问题上的争议;唐与吐蕃在西南羁縻州府设置问题上所引发的矛盾和冲突;唐对西域各国及突厥、契丹诸部落的态度与应对策略;唐在东北、西北、西南边地的防守战略;对渤海、奚和西南羁縻州府的掌控举措;与新罗、日本等国的交往关系等等,都作了呈现或澄清。顾先生本着无一事无来历之实证原则,对诗文所及的典章制度、礼仪风俗和地理交通等问题,皆有一一落实之说明和考证。对仍无法厘清之问题,则存疑待考。于诗文之系年,则侧重在汇考补正和次第编排上。

        第三是不负众望,积火传薪。有人用“辞章、义理、考据”来划分中国传统学术,辞章相当文学、义理相当哲学、考据相当历史学,对应的价值可说是美、善、真。顾建国先生是研究唐代文人的,年谱是他采用的主要学术体裁。他既用力于谱主行状的考辨,又着眼于诗文证史和诗史互证。对诗文所及的典章制度、礼仪风俗和地理交通等问题,皆有详实的考证和说明。顾先生的《张九龄年谱》无论在内容的精审与丰富上都可谓青出于蓝,后来居上。“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这就注定必须有少数学者倾其毕生精力在此间耕耘,从而薪火相传。著者不会忘记一代词学大师唐圭璋先生的一句话:小地方同样能出大成果,淮阴师专的于北山由于倦翼思奋,壮心不已,勤奋耕耘,被推选为中国陆游研究会会长。一九八五年,陆游研究专家于北山先生的《陆游年谱》修订本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之时候,于淮阴教院做教师的顾建国先生“结识”了张九龄,继之负笈京华,投师问学于北大的陈贻焮、葛晓音先生,开始深入的专题研究。二00二年攻读博士学位,他又选定了张九龄的综合研究。在这一专题里深耕细究,前后凡二十年,可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学术成果。其专题论文从《〈唐五代文学编年史〉张九龄个案补正》(《唐都学刊》2001年第1期)到《二首误收的“张九龄诗”》(《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年第2期)等系列研究十余篇,其他三十余篇学术论文在《光明日报》(理论周刊)《学术论坛》、《社会科学家》、《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唐代文学研究年鉴》和《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等收录评介。顾先生不汲汲于声名,始终坚守着沉潜求实、知难而进的治学精神,二十余年如一日的潜心研磨,“陪伴”谱主,对谱主的世系今生把握得全面而又准确,进而撰就其集成之作——《张九龄年谱》。

        年谱在每一年后都用括号加注了公元纪年,美中不足的是条目下的月日悉用农历,不便读者。地名亦未注出今为何处。

        附:张九龄(公元678年—公元740年)是唐玄宗开元年间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其生平活动涉及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民族、宗教等各个方面,其道德文章亦影响一时,称誉后世。他是近年来唐代文史研究中一个颇受关注的热点人物。《张九龄年谱》,顾建国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第一版,30万字。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报编辑部)

相关文章

  • 【每日精进】努力恢复节奏!

    6月8日星期三 ;天气:多云 早晨:正常早起,起来就搞“读毛年谱(159)”。 上午:继续做“读毛年谱(160)”...

  • 生如沧浪水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初读这句诗谣,是在若干年前,但是真正明白它,却是在若干年后。...

  • 顾旧

    灯火是你点的灯火 等的人已不再是我 烟火是天空的烟火 散入八方落进了河 列车是那一班列车 小的却载不下你我 大哥我...

  • 读毛年谱(147):贺子珍要离开,毛泽东再三挽留:“你听我讲,你

    【读毛年谱(147)】1937年,毛泽东44岁。 《毛泽东年谱》1937 年的最后一条记载是:“冬 贺子珍为治伤离...

  • 赊店古镇九门考

    近读旧志,中央地学社白眉初所著《中华民国省区全志》第3册,北京师范大学史地系,1925年版,第142页:“以卫河通...

  • 读毛年谱(259):毛泽东举着马灯看完墙报说:思想斗争有目标了

    【读毛年谱(259)】1942年,毛泽东49岁。 1942年4月初的一天晚上,到中央研究院用马灯和火把照明看《矢与...

  • 「接龙江湖」江湖恩仇录--目录&简介

    江湖恩仇录--01:天下轻尘 著 漠北青衣少年池风晓初入武林江湖,于云梦客栈遇自来熟无赖少年(顾轻尘),顾轻尘的一...

  • 濯去旧见以来新意

    ——对本区一节学共课堂的解析 今天,我们再一次聚焦学习共同体课堂变革组织校长们观摩研讨,目的很明显:让更多...

  • 五律.花寄春思

    夭冶娇颜滴,初妆著粉瓷。 风梳芽蕾嫩,雨濯润华滋。 翠叶延红萼,晴空倚绿枝。 花间无上乐,聊以寄春思。

  • 旧刀出新鞘

    我从未如此恐惧过这个时代 年龄太短,血色事件未曾身临其境 少不更事,广场假案未曾深究其伪 我带着祖辈红色教育的残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精心考稽 濯旧出新——初读顾建国著《张九龄年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dmy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