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九年(1514年)正月,滁州大雪,史上罕见,老百姓人心惶惶。王阳明和文森先后登上龙潭、琅琊丰山之巅,祭祀山川,远望金陵、凤阳诸山一片白雪莽莽,顿感心旷神怡。回途一路游览,宿于了了堂。在庶子泉上摆下酒宴,与门人蔡宗兖、朱节等二十八人一致欢饮至天黑,醺醺然皆充然有得,咏歌而归。让王阳明想起孔子带领弟子踏青浴沂的场面。
不过,王阳明的心中并非只有其乐融融的欢喜,国事惨淡,依然令他不能释怀,他在《栖云楼坐雪》中写道:
纔看庭树玉森森,忽漫阶除已许深。
但得诸生通夕坐,不妨老子半酣吟。
琼花入座能欺酒,冰溜垂檐欲堕针。
却忆征南诸将士,未禁寒夜铁衣沈。
随后,朱节北上参加春闱,蔡希颜却因病回了绍兴,后来在正德十二年中了进士。郑杰(字伯兴)因病回门;刘观时回辰州;王嘉秀、萧琦回辰阳;冀元亨归武陵;朱勛(字汝德)远赴日本。
刘观时曾经问王阳明什么是道,王阳明说,哑巴吃苦瓜,只有你亲自吃了才知道。
王阳明的从内兄诸缉(字用文)非常注重如何与人交往,认为交往之道就是一个“宜”字,并名书房为“宜斋”,请王阳明为书斋题字且序之。
王阳明为内兄题写了斋名,嘱咐徐爱为之作序。徐爱在《宜斋叙》中说,凡是与人交往不和谐的,一定是“私”字所致。把自己的私心强加给他人的叫“忮心”,如计较、忌妒、骄淫、狠傲、攘夺、暴乱等等;希望从他人那里满足私心的叫“求心”,如阿比、谄佞、柔懦、燕溺、污辱、吮咀等等。“忮心”、“求心”,都是失了本心,只要从本心出发,与天下万物往来,能有不“宜”的吗?
嘉定县令王云鹏又写信来请教,提出来自己“有志而不能笃”等很多问题,王阳明都一一给予启发。
还有不远千里来求学的,如黄冈人郭庆(字善甫)和吴良吉(字仲修)师徒,郭庆不辞辛苦,徒步至滁州,吴良吉不吝钱财,卖了家产作为路费前来问学。
郭庆嗜书,王阳明对他说,你还是先静坐。郭庆静坐了一个月,王阳明又让他去读书。他心生怨恨,对薛侃发牢骚:“老师开始让我废书而静坐,最后还是让我去读书,我越加困惑了。”薛侃开导他说,读书要从心上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