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上帝之鞭

上帝之鞭

作者: 木杉bin | 来源:发表于2020-07-19 16:08 被阅读0次

    题记:阿提拉,耶律大石,铁木真

    1.阿提拉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其对外主要任务分为北防南拓。其中在北防是耗费巨资建造了秦长城,而南拓则是灭楚占越之后继续南进。而北防前提是蒙恬于秦始皇三十二年(BC.215年)率军三十万抗击匈奴收复河套以南地。

    BC.200年的汉高祖的白登之围,让汉朝从根本上重视了匈奴这个重要的对手,中原王朝开始对匈奴进行战略准备。经过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和养精蓄锐之后,中原王朝开始具备对抗匈奴一雪白登之围的耻辱。

    汉武帝刘彻以军事手段代替带有屈辱性质的和亲政策来彻底解决北方的匈奴的威胁。派名将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收河套地区,夺取河西走廊,封狼居胥,将当时汉朝的北部疆域从长城沿线推至漠北。丧失肥沃茂盛的漠南地区后,匈奴王庭远迁漠北,这就基本解决自西汉初期以来匈奴对中原的威胁。

    公元前53年,南匈奴首领呼韩邪率众投降西汉。公元前36年,西汉诛灭北匈奴郅支单于。在东汉时匈奴再次分裂为南、北匈奴。公元48年,南匈奴首领醢落尸逐鞮率众投降光武帝刘秀,被安置在河套地区。 南匈奴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建立了前赵政权,后其与鲜卑的后代铁弗人建立了胡夏政权。

    而北匈奴还是叛服不定,让东汉下决心摧毁北匈奴。汉和帝刘肇永元元年(AD.89年),窦宪大败北匈奴,并迫其西迁,班固在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南麓勒石,铭刻《封燕然山铭》纪功,从此北匈奴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民族大迁移的历程。北匈奴西迁的第一站是乌孙的地盘,既现在的伊犁河上游一带;第二站是康居,也就是锡尔河上游东部;第三站为阿兰聊,这已经到了欧洲边缘。时间跨度为从AD.91年到AD.290年这长达两百年。公元四世纪中叶,阿兰聊灭国于北匈奴,上帝之鞭已经鞭策到当时的欧洲。

    阿兰聊灭国后没多久,西方诸国就面临着一场巨大的浩劫。AD.374年,巴兰勃率领匈奴铁骑入侵东哥特,匈奴在三百年来对中国作战以来学到的中国的战争艺术和谋略,在欧洲国家身上发挥的淋漓尽致,匈奴以战养战的方式沉重打击了东哥特人。年迈的东哥特国王赫曼立克(Hermanrik)的军队被匈奴全歼后,其便自杀了,继位的维席密尔(Vithmir)也兵败身亡。赫曼立克之子呼哪蒙特率部投降,而其余的部众在阿拉修斯和萨弗莱克斯的带领下逃到西哥特以及巴尔干半岛。

    西哥特国王阿撒那立克(Athenarie)得知东哥特灭国后立刻在德聂斯德河布阵,意图阻止匈奴人渡河,不料匈奴人在远处上游偷渡后夜袭敌营,重创西哥特军。于是西哥特人AD.376年向罗马帝国申请避难南渡多瑙河进入帝国境内居住。罗马帝国由于当时扩张需要军队以及纳税的劳动力就同意了西哥特的蛮人避难申请。但是罗马帝国沉重的赋税以及对哥特人的压迫导致帝国境内起义迭起。

    罗马皇帝法伦斯(Valens)调集大军于AD.378年8月9日在亚得里亚堡与西哥特人会战,在西哥特的重装骑兵面前曾经纵横欧亚的罗马方阵步兵毫无地位。法伦斯和四万禁卫军全数战死,方阵步兵的时代过去了。此战动摇了罗马的根基,罗马再也无法控制辖下的诸族和领土。AD.400年,匈奴王乌尔丁带领大军攻入匈牙利追击西哥特人,导致部分西哥特人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了意大利,这支哥特队伍在法洛伦斯被西罗马军队消灭以报亚得里亚堡之仇。

    但是西哥特人利用狄奥多西此时需要进行的冷河战役确认基督教为国教无法东西两线同事作战的机会,趁机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帝国土地,成为了罗马帝国的盟友。

    乌尔丁死后,路加即位,路加死后他的两个侄儿白里达(Bleda)阿提拉(Attila)共同治国。在此期间,盎格鲁撒克逊人不堪匈奴压力,渡海流亡到英伦三岛,开启了盎格鲁萨克逊人开拓英伦三岛;在俄罗斯南部草原的匈奴人也归与阿提拉旗下,斯拉夫人跟随阿拉提开启了西欧时代。

    AD.445年白里达死后,阿提拉独领匈奴,成为欧洲最有权势之人!王庭设于多瑙河以东的大草原上的阿拉提得到东西罗马的进贡,匈奴在东方失去的荣光在西方找了回来,并且使用的是从东方学来的战争策略。

    由于对西罗马提出的政治联姻和领土要求遭到拒绝,阿提拉决定开战。AD.451年,阿提拉统领五十万大军进入高卢,这也许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见到如此规模的军队吧。罗马大将埃提乌斯北上抵挡,并联合了所有受匈奴压迫的蛮族王国。双方在加泰罗尼亚平原上会战,此战空前惨烈一日之间战死者有十五万之多,阿提拉见双方陷入了毫无意义的消耗战,于是领军回国。次年(AD.452年),阿提拉率军突然越过阿尔卑斯山直攻意大利并摧毁意大利北部所有城市,压迫罗马。

    由于匈奴人对蛮族东西哥特人的多次对抗胜利导致其不断侵扰罗马帝国。哥特人和罗马人的亚得里亚堡会战直接动摇了罗马帝国的根基。沙隆之战罗马人会同西哥特人、勃艮第人、法兰克人和阿兰人惨胜阿提拉的匈奴人,东哥特人、格皮德人等,但是无法阻止阿提拉越过阿尔卑斯入侵罗马。而沙隆之战的副作用就是西哥特人在力挽狂澜后开始喧宾夺主,后期勤王不勤了。沙隆之战后埃提乌斯的事业如日中天,他也因此居功自傲,丝毫不掩饰对皇帝瓦伦丁尼安的蔑视。当阿提拉大军再次翻越阿尔卑斯入侵亚平宁半岛时,罗马帝国只能派出议院元老和教皇参加谈判与阿提拉的谈判。此次谈判后阿提拉撤军,谈判立功的教皇也奠定了其在基督教以及教皇在罗马帝国的地位。瓦伦丁尼安是幼年即位,前二十多年由太后摄政,他人格卑劣,心胸狭窄,对埃提乌斯的轻慢一直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后因双方子女婚约争议以及捕风捉影的谋反谣言,瓦伦丁尼安刺杀了埃提乌斯。埃提乌斯死后西罗马帝国失去大将也失去了人心,公元476年,罗马雇佣兵领袖日耳曼人奥多亚克废黜西罗马末代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西罗马帝国覆灭。

    上帝之鞭,第一鞭匈奴人就击垮了西罗马帝国,使得欧洲进入中世纪。

    2.耶律大石

    907年,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部落联盟首领,916年始建年号,建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罗城)。94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今河南开封),耶律德光于汴京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辽”,改年号为“大同”。983年复更名“大契丹”。1007年辽圣宗迁都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1066年辽道宗耶律洪基复国号“辽”。1125年被金朝所灭。辽末,耶律淳建立北辽,与西夏共同抗金。

    耶律大石因劝阻天祚帝不要妄自出兵攻金,天祚帝不从,大石心中不能自安,于是杀死萧乙薛、坡里括,自立为王,率领铁骑二百乘夜逃遁。耶律大石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域建立西辽(1124年~1218年),定都虎思斡耳朵。耶律大石(1087年-1143年),字重德,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通晓契丹、汉文字,擅长骑射,中亚史书中记为大石林牙,是为西辽开国皇帝(1132年-1143年)

    耶律大石在夜遁之后,先进军谦河(前苏联叶尼塞河上游)地区的吉利吉思国,然后向西越过金山(阿尔泰山),进入了翼只水(额尔齐斯河)和也建里河(今额敏河)地区,在叶密立(新疆自治区额敏县)修筑城池,建立根据地。这里水草丰美,气候凉爽,但地狭局促,不宜于扩展。决定继续向西,其计划是通过回鹘王国,去占据喀什噶尔的喀喇汗王朝。他派人给回鹘国王送去一封书信,表示借路而过,西至大食。在回鹘王收到信的同时,耶律大石的军队已兵临城下,回鹘王将耶律大石迎进城去,大宴数日,临行之时,又送大量的驼马羊只,愿为附庸国。但耶律大石的此次西进行动却被喀什噶尔的喀喇汗朝军队打败。退兵至回鹘王国时,却遭到回鹘王的掩杀,又损失了不少军队。耶律大石只得率军又返回叶密立。耶律大石在那里休养生息,得到了当地突厥各部的拥护,户数增扩至4万户。几年后,耶律大石在叶密立登基称帝,号称菊儿汗,意为“大汗”或“汗中之汗”,群臣又上汉尊号“天佑皇帝”,建元“延庆”,史称西辽,穆斯林和西方史籍又称之为“哈喇契丹”。

    耶律大石在叶密立巩固地位之后,两次率军南下,高昌回鹘投降了西辽,成了一个附庸国。耶律大石随后陈兵喀喇汗朝边境。此时在巴拉沙衮东喀喇汗朝的大汗是伊卜拉欣,此人无能而软弱,竟派使者去邀请耶律大石到他的都城巴拉沙衮,让王位给耶律大石。耶律大石将易卜拉欣降封为“土库曼王”,将东喀喇汗国作为西辽的附庸国。巴拉沙衮宜于农耕,土地肥沃,广袤千里。于是耶律大石决定定都于巴拉沙衮,又称虎思斡耳朵。(阿富汗西北部)的塞尔柱帝国的附庸。1137年,西辽军队在占领了费尔干谷地之后,与西喀喇汗王朝的大汗马合木交战,结果马合木的军队被击溃,随即向塞尔柱的苏丹桑贾尔求援。苏丹桑贾尔率领周围穆斯林国家的军队10万骑渡过了阿姆河,开进了河中地,于是在萨末鞋以北的卡特石展 开了中亚史上的一次著名战役。《全史》称大石为“独眼菊儿汗”。指出大石可能因久经战场而受伤。

    耶律大石认为彼军虽多而无谋,采用分而击之的办法,将自己的军队分为左中右三部分,分别攻击苏丹桑贾尔的联军。会战在伊斯兰历五三六年萨法尔月九日(1141年9月9日)打响。西辽军越战越猛,加之有苏逻禄人的协助,大获全胜。苏丹桑贾尔携带阿合木狂奔过阿姆河,进入呼罗珊,但他的妻子及左右两翼的指挥官均被俘获,桑贾尔军队伤亡惨重。耶律大石进入了萨末鞋,册封阿合木的弟弟伊拉欣为桃花石汗,西喀喇汗国也归附了西辽。

    占领河中地区之后,耶律大石派大将攻打花剌子模国。花剌子模位于阿姆河下游和咸海南岸,塞尔柱王朝兴起后曾一度臣服于它,后又摆脱了塞尔柱的控制。1141年,耶律大石的军队进入花剌子模之后,迫使花剌子模沙(即国王)投降,每年向耶律大石纳贡金银物品。

    至此,东起土拉河(在蒙古共和国境内),西包括咸海,北越巴尔喀什湖,南到阿姆河、兴都库什山和昆仑山,都成了西辽帝国的疆境。

    上帝之鞭,第二鞭中亚帝国臣服,打通了丝绸之路,为后期的第三鞭打下了基础。

    3.铁木真

    蒙古帝国西征或称蒙古西征(AD.1219-1260),是蒙古帝国的三次西征 ,将蒙古帝国的铁蹄遍及欧亚广大地区。其中前后分为三次:第一次,元太祖十四至十九年(AD.1219—1224年)成吉思汗率军与花剌子模国进行的一场战争;第二次西征(长子西征),元太宗七年至十五年(AD.1235—1242年)窝阔台汗遣拔都等诸王率军征服伏尔加河以西诸国的战争;第三次西征(旭烈兀西征),元宪宗二年至世祖中统元年(AD.1252年一1260年)蒙哥汗派其弟旭烈兀率领10万大军攻波斯的战争。

    通过这三次西征,先后征服了今咸海以西里海以北的钦察、花剌子模和东起阿尔泰山西至阿姆河的西辽、畏兀儿,建立察合台汗国;鄂毕河上游以西至巴尔喀什湖的乃蛮旧地,建立窝阔台汗国;伏尔加河流域的梁赞、弗拉基米尔、莫斯科、基辅等公国,建立钦察汗国;两河流域的伊朗、阿富汗、叙利亚,建立伊利汗国,史称四大汗国。

    蒙古西征在军事,政治,经济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军事上。蒙古人使用亚洲的蒙古马装备骑兵,一人多马,充分使用补给,增加骑兵的机动性。同时主要战事都是围绕草场和水源开展。战役中,充分使用骑兵的机动性,将战术的灵活性发挥到极致,围围打点。这些战术对于后世的闪电战,优先针对后勤补给等战术都有重要影响。

    其次,政治上。蒙古人的三次西征直接或间接了西方的世界。对于当时的十字军东征具有重大影响,加速了欧洲内部政治的进化速度。而怯的不花兵败于艾因加鲁特,主要不是败于拜尔巴斯的军事,更多是败于西方十字军对蒙古人的不信任。阿卡的男爵认为没有信仰的蒙古人比有信仰的msl更加让他们不了解,不信任,更加让人恐惧,毕竟二次西征历历在目。西征也是黄祸论的雏形。

    第三,经济上。蒙古在西征过程中,建立的四大汗国,奠定了欧亚地区的贸易框架,扩大了丝绸之路对沿线地区和城市的影响。使得很多亚洲商品的从之前很多奢侈品逐渐成为了必须品,加速整体的贸易质量和效率。为后世的郑和下西洋奠定技术基础,也为后世的大航海打下了需求基础。

    上帝之鞭,第三鞭影响了东西方的全面格局,为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上帝之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dojh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