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一年植树节,如今是特殊时期种树估计也少了很多。也可能知道有这个节日的也不多了,慢慢的,它也就只剩下一个节日名称而已。
植树节国内最早开始于1928年,也是一代伟人逝世的纪念日,3月12日作为植树节。新中国是1979年开始有植树节,日期还是3月12日。当年节日刚通过不久,学校就要求学生们,尤其是农村的孩子每年此时确实要种树。至于种什么树也没人管,也不会发放树种,只是要求种。大人往往拗不过孩子,老师说要种,那只能种。在农村也很方便,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河边折柳就可以,当然不是为了离别仅仅是完成任务。此时的柳枝才冒出绿芽,随便折一枝稍粗一点的柳条往河岸边插下去就行。春天是生命力最强的季节,过不了几天柳条就活了。几年下来,河岸边竟然也能柳树成行。想当年的灞桥折柳,那灞桥边的柳树,是否也是当年的士子们这样种下的?离别情,柳丝长,春来心感伤。
当时是鼓励大家种花种草种树,绿化祖国需要。绿色是一种给人以希望的颜色。对于农村而言,种草没这必要,城市里或许就要让学生们种花了吧。当年的我还在纳闷,田野里多的是野草(其实当年野草日子不好过,刚露头就被割),还需要种吗?白乐天不是有赞美小草的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离离,野草可谓茂盛矣。虽然冬天来临会枯萎,有淘气的孩子一把火烧把野草烧得干干净净。可每年春天来临,曾经的荒凉还你一片葱绿,给人以希望。
野草生命力太强,对于种植庄稼不是好事。很多农事都是围绕着治理野草而展开,无论是水田还是旱田。古代农耕劳作也是深有体会。唐代李绅写的《悯农》耳熟能详。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里的锄禾不就是除杂草,松土壤。那为什么大中午的要锄禾?而不是傍晚趁天凉的时候?因为只有大中午除草,野草才会被晒死,没有人会在雨天除草的,那是无用功。足见劳作之辛苦,理当珍惜这一饭一菜的来之不易。如果你一旦懈怠偷懒,后果很严重。
晋·陶渊明写的《归园田居》里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看来陶公种地不咋地,估计光顾着喝酒吟诗而忘了除草,或者根本不懂农事,否则怎么会带月荷锄归,夕露沾我衣呢?纯粹在做无用功啊,否则那么容易种植的豆科植物也不至于草盛豆苗稀啊。
对于南方而言,要绿化不难。如果仅仅是要绿色,太简单。无论哪个地块,犄角旮旯,撂荒一年,包你野草茂盛,那些狗尾巴草,莎草,葎草,小飞蓬,青蒿等等肯定长得蓬蓬勃勃。但这样的一片荒草地,虽然是一片绿意盎然,但给人的感觉却有点凄凉荒蛮,坟地还每年去几回拔草填土呢。把那些好好的地撂荒着长草,那些老农看着这样的情形,心里会如同刀割一般。
可野草为什么会有那么顽强的生命力?它们平时也没人细心呵护,全凭那种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小时候曾经读过一篇课文,世界上谁力气最大?我们当年有回答大象,狮子,老虎……学了课文才知道,力气最大的是小草。只要给我一点空间,无惧山高路险,怪石嶙峋,悬崖峭壁,只要给我一点阳光和水份,就能给自己一份灿烂。我是打不死的小强,只要能让我有喘息的机会,我就拼搏不止,为自己打拼出一番属于个人的天地。只要抱有希望,总能病树前头万木春,船到桥头自然直。不禁想起儿时的一首歌曲。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
春风啊春风,你将我吹绿,阳光啊阳光,你把我照耀,河流啊山川,你哺育我,大地啊母亲,将我深深拥抱……。
2020.3.12 偶感杂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