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573026/bcab6aca824c4c80.jpg)
记得刚开始决定写作是在今年的7月12日,当时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天500字,我知道你会觉得有点少,可即使这样,才坚持了短短两天就中断了。
坚持做一件事真的很不容易,不过我知道,我并不孤单。肯定有很多人和我一样,给自己制定每天的计划后,都会因为没有按时按点完成自己的每日计划而苦恼,不管是真的有一些重要的事不得不完成,还是因为自己的懒惰或者遗忘。
但,重要的不是为已经发生的事情而懊恼、自责、绝望甚至放弃,你此时此刻所烦躁的一切其实对你将来想要成为的样子没有一丝一毫的好处,而且此时此刻的负面情绪不仅没好处,还会损耗你宝贵的注意力,导致你的情绪起伏波动。
清华大学管理学教授宁向东(在得到开通专栏:宁向东的管理学课)在他的管理学课上曾经说过:情绪是第一生产力。也就是你因为过去的过时影响了此时此刻的情绪,那么只会让你更没法专注于此时的事情,也就很容易形成“任务失败-->情绪波动-->再失败-->再波动”的正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所以活在过去的懊恼中毫无意义,我们要去做的就是去“止损”,不去纠结于过去的过失,集中注意力去面对未来,既然有两天没写作,那么今天起再开始就好了。
我一直觉得做一件事连续多少天可能给自己背负过多这件事情本身以外的东西,某些打卡程序真的很麻烦,很耗费注意力。所以我想说的是,“记天数”式的日期积累和量的积累不应该被完全等价。
我坚持写作的目的是产出对别人有用的东西,而不是每天形式化的去告诉自己坚持了多少天、持续坚持了多少天。当然我并不否认“记天数”这事不重要,它的确是能够通过数字的积累,督促我们持续坚持。只是我知道记天数不是我坚持写作的核心,我坚持写作还有比之更重要的东西。如果我因为它而耽误了最重要的写作能力本身,那就显然是丢了西瓜拣芝麻,是得不偿失的。
在做一件事时,将其重要性就行排序其实是很有必要的,能让自己更加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也对这件事情所产生的不同情况有更加理性的判断。
再次强调上文的观点:落下了就落下了,重新开始就好了。
没错,就是这么简单,不需要太去在意那些懊恼,只要明确两点就好了:
1、自己在做的事情是否正确?
2、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做下去就好了!
这就是我今天要说的:
产出>记天数
当你知道这一点之后你就能更加从容的面对那一两次的意外情况,也不会因为偶尔的中断懊恼不已。想通了这点之后你这的就会变成一个全新的物种,一个坦然面对过去、专注未来的物种。
看到这里你可能很多人会误解:你这么说会不会成为经常放弃的方法论呢?既然中断了也没什么可自责的,那我以前就是这样,中断中断着就忘记开始了。
这其实是另一种极端,不专注“记天数”因为有比它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关注。比如我在写作时就从来没有强迫自己去刻意要求每天都坚持多少字之类的,我只是告诉自己一年内写作量达到一本书的强度就好了,而一本书有多少字呢?网上一般排版方法是每100页纸不到1100字,那么就按正常书籍300页来算,那么每年的字数也就是30万字左右,而折合到一个月也就是每个月3万多字的写作量,那么每次1000多字的输出量,每个月其实写上25天左右也就够了。发现没有,此时我的的注意力就并不是写了多少天,而是字数的积累。
而且这个方法几乎适用于任何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跑步也好、英文学习也好,这里的“量”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路程以及英文单词语法的积累产生复利效应,我们的目的是成为长寿者(《端粒效应》一书的观点,也是跑步终极目的)、成文合格的英语使用者。
明确长期目标,再把它细化到年、月、周(最小级别最好是周)的级别,这就是“活在未来”的方法论。
所以此时此刻我们的公式有了新的变化:
目标>产出>记天数
或者“记天数”这个词干脆就可以从我们的想法中去除,我只需要知道自己写了多少字、跑多少公里以及记住了多少单词,别的东西不需要过分关注,不要在那些事情上浪费过多宝贵的注意力。
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所有长远目标都简化为以下两点:
1、制定计划
2、专注产出
今天我送你“专注产出”这把刀,希望你用的愉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