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了解其中一个情节:曹操暗刺董卓失败,被县令陈宫救起,两人立志建立大业,重振破碎的江山。当他们流亡天涯的时候,经过了曹操的伯父吕伯奢家。吕伯奢是一个很讲信义的人,不仅收留了他们,还对他们热情款待。只是曹操和陈宫在吕伯奢家入席的时候,忽然听到内室传出磨刀声,并听到要把谁捆起来杀掉之类的话语,遂以为遭到了吕伯奢的暗算,就拔剑将他的家眷十几口人全部杀死。


可是正当他们提着血淋淋的刀剑进入内室的时候,忽然发现了一头被捆绑在地上等待屠宰的猪。顿时他们脑袋“嗡”地一声响,猛然觉知误杀了忠良之人,于是慌忙离开。此时吕伯奢正在镇上沽酒准备回城,还完全不知道家里发生的一切,当曹操和陈宫沿着小路急速出城的时候,偶然碰到了他。陈宫觉得愧对了吕伯奢,慌乱得不知所措。在场的曹操一直脸色凝重地看着吕伯奢,神情显得无比狰狞与恐怖,正当吕伯奢上前迎接,与曹操距离很近时,他大喝一声,一剑将吕伯奢砍倒在地。

旁边的陈宫看懵了,大声责问曹操既然已经知道刚才是误杀了好人,可为什么还要错上加错,又杀害了一直对他们诚心相待的吕伯奢。然而曹操对陈宫的质问却丝毫不以为意,甚至还讲出了“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之类的话。
相信很多书友和网友读到这里,都会觉得心里愤愤不平,而曹操的这句忘恩负义的话也成了当代名言。新版的《三国》连续剧也对故事情节进行了更深一步的刻画:陈宫对方才所做的一切羞愧万分,以至于晚上连饭都吃不下去了。在他旁的曹操却在餐桌旁大快朵颐,尽情地喝酒吃菜,还劝陈宫不要想那些事情,吃饭更要紧。当天夜里,陈宫彻夜未眠,而曹操却在躺下不久后就酣然大睡了,仿佛白天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一样。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片段的时候,发现屏幕上方的留言区里立即出现了很多抨击曹操为人风格的评论,比如骂曹操“心狠手辣,残害无辜”,“诡诈奸恶,恩将仇报”之类的语句。在我上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曾经对我们讲过曹操在历史上被称为“乱世奸雄”,人们对他的争议一直存在着,其中不乏对他有负面印象的人。而我第一次看罗贯中《三国演义》的时候,不过也只是刚刚踏入高中大门,那时我刚刚看到这一段的时候,心里也对曹操这个人物产生了极度不满的感受,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逐渐增多,对一些文学艺术作品也开始有了更加客观的理解。后来我多次看了新《三国》连续剧之后,心里不禁打了个问号:难道作者用了整整两集的空间来描述这个事件,其目的难道真的只是为了描述曹操歹毒奸险的性情特征吗?
其实对于评论区里做出抨击的小短条,我心里并不反对。但当初我看完全部剧情再回过头来重新看的时候,找到那一集并进入了论坛区域,之后我向网友们问了一句:“误会既然发生了,如果你是曹操的话,你将如何来处理这事呢?”
有的网友立即脱口而出:“当然是赶紧离开,不要再招惹他就是了。当时的曹操应该赶紧跑出这个区域,尽量不要被官兵发现。”
可是经过仔细思考,就会发现这个做法是完全行不通的,至少在剧情中交代的故事背景下是不可行的。因为在看过陈宫指责曹操那一段之后,很多网友忽略了接下来曹操说的一句话:“你难道没有想一想,如果吕伯奢回到家里,看到一家十几口都被我们杀害,他能不惊,不怒,能不带人来追赶吗?现在满天下到处贴着捉拿我们的榜文,如果一旦被抓,我们可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由此可以看出,曹操这种做法是出于对二人安全的考虑,可是网友们不禁又要问:“他们可以出城逃跑,可以四海为家,难道除了杀人,就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脱身了吗?如此以来,作者还是为了刻画曹操的歹毒。”
剧情还扮演了,曹操对陈宫解释完了之后,天上突然电闪雷鸣,暴雨降临了。曹操提议要与陈宫重新回城吃吕伯奢家人为他们准备的酒菜。陈宫责备曹操把一家老小杀死之后,不先去安葬他们,反而第一时间想着自己的饮食。然而曹操不以为然,他说他们已经好几天没怎么吃东西了,如果不回去,那么吕伯奢岂不是白白准备了一次盛大宴席了。最终他们还是回到了城内。

这一段情节,在网友们眼中很容易被误认为是为了刻画曹操的自私,然而作为一个喜欢历史剧的人来说,不难找出其中暗藏的原因。当时的曹操与陈宫已经饥寒交迫,劳累至极,即使他们出了城,也是命运未卜。更何况当时已经是傍晚,暴雨的来临对他们的行程来讲更是雪上加霜。所以如若曹操当时没有杀害吕伯奢,而是径直奔小路逃出了城,那么即使他们不被官兵斩杀,也会因为饥渴劳累而毙命荒野。
由此可知,曹操杀害吕伯奢,其实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然而,网友们似乎还是有很大争议,因为剧中刻画了曹操即使在杀害了自家伯父之后,第一时间想到的仍然是自己的吃穿。在陈宫坐在旁边默默无语的时候,他却大快朵颐地尽情享受,睡觉时还能睡得如此安稳。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动物,杀害了十几口无辜的百姓,却还能当作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这样的人,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如果曹操是一个现代社会中的人物,那么这些质疑简直可以说得上是铁的真理了。的确,在如今的社会,如果为了自己利益大肆伤害别人,做了之后还毫无愧疚之心,那么这样的人给世界带来的也只能有危害了。然而,大概很多人没有想过,汉末年代本身就是一个混乱污浊的乱世,奸臣当道,贪官横行,百姓受尽欺压凌辱,衣食尚且不能自足。在饥荒出现的地带,甚至还发生过易子而食的触目惊心事件。那么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百姓过的会是什么样的日子,整个天下每天又会出现多少起这样的命案?

再来说说曹操的为人处世风格,他会不会真的是一个为了自己的享乐而草菅人命,不顾百姓死活的奸臣恶霸呢?
我相信不会是。因为无论是史实记载《三国志》还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都提到了董卓奸佞当道,祸乱天下,曹操胸怀报国之志,密谋暗刺董卓的事情。而在新版的《三国》影视剧里,作为角色的曹操也说过:“如果此次不能取下董贼首级,那么挂在长安城上的就是曹某的首级了。即使我事败身死,也决不悔恨!”说出这话之后,他没有仅仅喊口号,而是说到做到,当真去董卓的寝宫里转了个圈子。虽然刺杀没有成功导致他流亡天涯,但他的举动却得到了很多有志之人的称颂。
由此可知,曹操并不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他的心里装着祖国山河。
然而剧中的情节为什么又如此自相矛盾?第一、二集的剧情都把曹操刻画成了一个忠义之士,可为什么又在吕伯奢那段中又把他描画成一个冷血自私,草菅人命的人?我想,事实上并非如此,原因在于第二集中曹操在监狱里对陈宫倾诉的话。他说过,在牢里的几个小时中他想明白一个道理:社稷颠覆的根本原因是人心涣散,并非完全由某个人所致。汉朝统治者担忧宦官作乱,引来了董卓入京,殊不知董卓之乱远大于宦官之乱。即使当时董卓被成功刺杀,那么曹操的性命也会丢掉,可是未来还会有更多祸乱天下的奸臣,他们会继续兴风作浪扰乱天下。因此,对于雄心万丈的曹操来说,这次刺杀在世人眼中或许是舍生取义的壮烈之举,但在他眼里却是匹夫之勇,愚蠢至极。


如若一个普通人在当时杀害了十几口人,犯下一个如此大的错误后,也许早就因羞愧而拔剑自刎了。然而在那个时代,这样的悲剧每天都在上演,要想从根本上杜绝这种现象,需要把涣散的人心重新集结起来,让山河再次重整,而这个过程至少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因此曹操知道,他不能死,因为这个世界需要他,他肩负的重任还有很多。
剧情中还描述了,曹操杀害了吕伯奢之后,也对他进行了一段很短的祭奠。他声称:“不是阿瞒害了您,是这个乱世害了您啊!如果我们不在这个时代,您老人家断断不会遭此大难,今后曹操将征战南北,为您老人家报仇雪恨。”


他的这些话,在很多网友看来无非是对自己的杀人责任的无理推卸罢了。然而我却觉得,或许他说的并没有错。如果不是在那个年代,曹、陈二人就不会流亡天涯被人追杀,也就不会时刻草木皆兵,他们伯侄还能聚在一起畅快痛饮。其实在很多年后,曹操当初对吕伯奢立下的誓言最终兑现了:他逐渐由弱小变为强大,建立了自己的霸王大业。
对于曾经犯下的错误,适度的自责反映了一个人善良的本质,并推动事情向积极的一面发展。然而过度自责很容易让我们丧失韧性,降低内心防线的坚固度。当初刘备攻打西川的时候,念在刘璋是自己同宗,心中愧疚,日日寝食难安。军师庞统知道主公想法,又知道刘璋昏庸,毫无信义,便故意走入山区的埋伏圈,用自己的死来平复了刘备自责的情绪。果然刘备在得知庞统阵亡后,悲痛不已,自此与刘璋反目,向西川进军。
尽管也有一部分人通过此事赞扬刘备的仁义,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庞统的死与刘备不无关系,他的优柔寡断使进军出现了延迟,既而导致事情突变。
与此相比,曹操残忍杀害了一向真诚朴实的伯父,虽然免不了不太公平。但他为吕伯奢的祭奠以及他立下的誓言已足以证明了当时他内心的波澜,然而他处变不惊,能够在短短几秒钟的时间里就完全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回归到现实的任务中去。尽管犯下了滔天大错,他的内心也颇受冲击,但他依旧没有因为当时的情绪忘记了自己的志向,内心里依旧装着天下百姓,这恐怕也是我们一般人无法做到的。剧中的情景,在刻画了曹操性情残忍的同时,另一方面也深深刻画了他坚韧不拔的内心和无比辽阔的胸怀。


现实中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就好比是经常在微信新闻中经常看到的中学生由于教师的责骂或高考的失利跳楼或上吊自杀。每每看到这些新闻,我的内心都会跟着酸痛许久。其实我觉得这种事情发生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周边世界或他们自己对他们的责备冲垮了他们内心的防线,使他们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在这千奇百怪的各种原因中,过度自责肯定是罪魁祸首。因此我觉得当我们犯了错误以后,不妨学学剧中的曹操,与其花时间愧疚自责,倒不如学着对自己好一点,及时抛开心结去想下一步该怎么办。因为过度内疚非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会使我们产生更加不利的情绪。相反,理智处理不仅能将损失降到最低,也使得事后的我们不再迷茫。其实无论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还是新版《三国》电视剧,都不过是文学作品而已,不能全盘反映当时的事情原型。然而,读书和看剧的最大意义在于剧情对人格的启迪,就好比是看过这个情节的网友们今后处事会更加冷静,也变得更加敢于担当。我想,剧目制作人之所以设置这样一个故事情节,其目的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