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考研失败之后大学生世界
【争议】18 岁考上清华北大的本科和 21 岁考上清华北大的硕士

【争议】18 岁考上清华北大的本科和 21 岁考上清华北大的硕士

作者: 行走在路上的张同学 | 来源:发表于2017-06-28 15:22 被阅读0次

    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名校读书是一件很牛叉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畅聊一下,怎么更牛叉?

    (文中大部分文字都是摘自知乎好友的精华回复,期待你的参与。)

    老师~你好

    栗连:(29941人赞同了他的回答)

    我十七岁考上北大本科,各种荣耀加身,状元光环,被高中学弟妹称为“一代人心目中的偶像”,结果大一开学,发现遍地都是状元,比你有天赋的还比你勤奋,比你英文好的还比你有幽默感……自愧弗如。

    后来保送直研,有了很多外校考来的同学,其中一个妹子来自闻所未闻的偏僻院校,学术严谨,涉猎广泛,精通拉丁语,略通希腊语,专业典籍如数家珍好比人形搜索引擎……自愧弗如。

    再后来,毕业工作,摸爬滚打,又发现比IQ更重要的是EQ,比名校毕业更重要的是胸襟态度。

    又后来,来到知乎,发现了更大的世界,觉得自己既没在动物园工作过,也不是德国现役军人,煽情煽不过朱炫,抽风抽不过梁边,所有浅尝辄止的兴趣爱好都不好意思拿出来摆弄,至于专业,那么多师兄姐弟妹,鄙人既非GPA4.0,亦非业内名流,除了不停点赞佩服,还有甚可多说?

    我不知道题主怎么定义佩服二字,听题目描述,感觉又是一个鄙视链的问题,上知乎的鄙视上贴吧的,北清土著鄙视非土著,诸如此类,戴着明晃晃的世俗的镣铐。

    然而一个人值不值得佩服,跟学校学历无关。凯恩斯连经济学的本科学位都没有,不妨碍他颠覆亚当斯密。

    真要说佩服,我非常喜欢去年北大校刊的新年寄语:

    “我们企盼这所校园能哺育出这样一群学子:现实者不功利,理想者不空谈,仁爱者不软弱,刚直者不偏激;每个人都是尽责的公民,每个人都能坚守自己独立的人格,每个人都能为他人的幸福拓展纵深。”

    假如一个人能做到这些,就值得很多人佩服,和他/她被哪所校园哺育出的无关。名校能给予人很多东西,其中并不包括品质背书。

    书中自有颜如玉

    赵云彪:(810人赞同)

    我是本科某二本高校毕业到北大物院读研的娃。看了许多人的评论,许多人都在讨论哪个更加容易,哪个比较艰辛。我觉得至于佩服不佩服那是自己的事情吧。我只知道自己很小从一个落后的农村出来读书(大概小学5年级住宿),获过许多奖,经历过高考的失利,遇到过许多的挫折,至今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身边的人佩服不佩服不是很清楚,但是至少父母觉得很自豪(家里人文化水平基本在初中以下),儿子可以上大学。

    至于我自己,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过人之处,只是理解家里的处境而已,不读书便种地的现实罢了。

    村里出来读书,真的很难。

    熊辰炎(2781人赞同他的回答)

    考上清华北大本科,大多数情况下意味着:

    好的头脑,

    来自不错的高中,

    较好的家庭条件。

    从普通大学考上(注意是考研,不是保研)清华北大研究生,则大多数时候需要:

    (在高度自由的环境下)自律,

    为了实现自我目标的努力,

    不安于现状追求进步的心。

    要我说的话,两个我都佩服,两个都很难做到。

    然后对于清北本科,可能羡慕多一些,对于清北研,可能佩服多一些吧。

    口袋题库有专业课集训营

    孙亚飞(1118人赞同他的回答)

    作者:孙亚飞

    几乎所有听到自我介绍“清华博士”的人都会追问“本科也是清华的吗?”

    这说明什么呢,绝大多数人的对这个问题的态度都和题主一样,好像清华博士看起来很拽,但如果本科不是清华的话,也就那么回事。

    大多数时候我的回答就两个字“不是”,如果对方流露出鄙夷的眼神时,我才会自曝本科家门。

    在清华有个名词叫“三清”,而北大的校友默认定义是“本科在北大念书的学生”,这两所所谓的国内Top2高校,随处可见本科非本校的研究生。这明明是一个万校大团结的事情,我们本可以抛弃本科所在学校的差异坐到一起玩,为什么大家都会这么在乎自己的出身,不能实现马丁路德金那著名的《我有一个梦想》中所说的理想情景?并且,这种“歧视”,无论在导师、学生、校工群体中都一样存在。

    撇开两校本科学生的心理优越以外,更多的问题来自考研军本身。如果是化学专业的研究生,手上发上两篇JACS,没有人会敢问英雄出处,就算本科是个三本地方院校也无妨,但事实是,很多通过考研方式进来的学生,为了考研,本科阶段基本就没摸过太多实验,就算硕博连读5年也很难出点什么像样的研究成果,而本校学生如果要想保送,一般从大二就进实验室,没有考研的压力,比自己牛的那一波基本都出了国,所以只要通过相关课程即可,保了研一般在研二出成果。所以相比下来,导师对于不同生源的态度就明显不同,而导师是研究生阶段最大的资源,进一步就会影响到像国际会议、就业很多问题。

    大多数考研军在读研期间都是为了这个招牌和这个学历,能给导师创造多少价值倒在其次,久而久之在校园里就出现了贴标签的现象,不怎么待见非本校研究生,因为地图炮永远比理性分析省事。就像我个人来说,按取得的成绩来说,属于应该被嘲笑和鄙视的那一波人,但只要亮一下出身就没人会BB。高校的这种氛围又进一步影响了社会上的人力部门(Top2博士应聘自曝家门三代已是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的基本要求,本科生的offer含金量碾压硕博offer这种事也时常发生),最后全社会都开始有了这种感觉,认为普通学校考研上清华的人就不足挂齿。

    如果说,学校里的那些导师和学生们有资格去评述这个问题也就罢了,那些连考研都没考上的是如何好意思去对这些群体品头论足的呢?毕竟从一般院校考到清华的研究生也算是千里挑一了啊!

    未来的自己

    欢迎私信我,咨询关于暑期专业课集训营的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争议】18 岁考上清华北大的本科和 21 岁考上清华北大的硕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duu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