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泉相见”这个词,一方面是一种心愿,一方面是一种诅咒,更另一方面,是源远流长的中国式智慧。
话说春秋时期,郑庄公母亲武姜生了两个儿子,但她生大儿子时是“逆生”,差点把她痛死、害死,所以这个老母亲一直不太喜欢这个儿子,但后来长子继位,是为庄公。
这位母亲也不知什么性情使然,居然跟小儿子合谋准备发动政变,为小儿子抢夺王位。
然而,事情还没开始就泄了密!郑庄公成功平息了此次事件,并将母亲软禁起来,还说了一句后来让他下不了台的话:“这辈子与你不再相见,除非黄泉路上!”
也可能是一时之气,毕竟血浓于水,后来庄公有点反悔,觉得自己过分了。但是碍于面子,又怎么好出尔反尔?
后来的某一天,有个大臣叫颍考叔,跟庄公一起进餐时,竟将肉片从自己碗中挑出,单独包好存放,说是母亲还没有吃过国君赐与臣子的肉食!
庄公看在眼里,不禁愧然又羡慕道:“你还有母亲可以敬仰,而寡人……”
颍考叔假装不知详情,经庄公一番讲述之后,便主动献计:在地下挖一条地道,见到泉水涌出,与母亲在此相逢,不就解决了吗?
庄公一拍脑袋,对呀!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于是一通操作之后,母子终于在地道的泉水边意外相逢!一场相拥相抱、泣不成声之后,人间母子冰释前嫌,成就一段历史佳话!
郑庄公是个强势的国君,被称为郑国小霸,他做事以“理直气壮”为风格,可以玩“周郑交质”,也可以割了周王室的麦子,当然,上述平息叛乱囚禁母亲,也是“理直气壮”的!
但是,该退的时候,他也能思路圆通,迎刃而解,听取有益的建议,玩一场类似于“过家家”的游戏,以四两拨千斤的技巧,将一场碍于情面的事情解决得合情合理,这作秀,真不差!大丈夫就该能屈能伸!
中华民族自古特别重情重义,特别是亲情、仁爱之道,在中国人的文化里有着深重的份量。亲人纠纷、兄弟阎墙,都是内部小隙而已,顾全大局、宽容友爱、化干戈为玉帛,这才是最实在的人间智慧。
郑庄公,不愧为卓越的领导人,进,担得了国之重担,举重若轻;退,也善于化解家庭私事,有情有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