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卖方买方研究大都关注于产品线,这个维度很重要,不过无法解决能否达到预期的问题。
比如企业家的用人艺术,就很难量化,不是把高手拉入公司越多越好,如果不能形成合力,多就是寡,而有时用好少量高手,让他们成为校长,让企业内生人才辈出,寡就是多。
类似这些维度的理解,很少有人去用心思。而这些才是业务、产品线成功的基石。
有一家医药公司,他的高管清一色全是国际大公司的高级白领,那么这些牛人组成的公司就一定会强吗?如果是数学题的话,1+1当然是大于1,然而,经营公司未必是这样,正因为都是牛人,因此更不容易形成合力,甚至可能出现组织内部山头林立的状况,组织效率反而会下降。
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尽管这家公司报表非常好看,利润增长非常强劲,这家公司却不断地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感觉就是不放心,看不懂。这种让人不放心的问题根源,或许就是出在牛人太多的原因上。
海底捞和西贝莜面村,都是通过制度、文化,加上用人艺术,让学历不高的普通员工,形成合力,并且薪火相传,团队在不断扩大时战斗力依然强劲,这背后的用人哲学和用人艺术,值得好好观察和体会。
我个人认为,看一个公司人才是否足够强,并不是要看这些高管以前是否辉煌,而是要动态地看,从以前到现在,现在到未来,是否能够形成组织合力?是否能够人才辈出?是否能够薪火相传?是否能够让微观中的普通员工绽放出活力和上进心?
甚至是,一个企业的用人哲学和用人艺术观,能够得到传承。这样的企业才有可能成长为大体量的卓越公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