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会觉得每天记日记有什么用,出现迷茫期。今天就这个问题和队友聊了聊。
我:“有时觉得记日记有什么用呢?”
队友:“有时候可以回看一下自己之前的日记,看到自己取得的进步,还是挺开心的。还可以和别人炫耀,我坚持写日记,一年写了多少字。”
“你跟谁炫耀啊?”
“你和我炫耀啊,我就很佩服你这一点啊。”
“好吧!”
“你看那么多名人,曾国藩什么的都有记日记的习惯。”
“也是,我爸爸也是坚持写日记,我觉得虽然他也经历了很多困难,但是好像日记让他保持清醒。这方面很赞的!”
“就是啊!”
突然意识到,写日记带给我很多反思,使我获得很多的进步。但是为什么有时候觉得写日记乏味或不想写呢,那是因为我不想进一步反思了。深层次的反思问题其实挺累的,得强推多少脑细胞啊。
但是写到这里,我就突然写的思路来了。孩子最近的学习正常化,感觉没啥可写的了,我就有种不知道自己要干点啥的感觉。但是我忘记了,好的行为形成习惯是需要花时间训练的。也就是说目前我们好的学习节奏是需要按照这个模式坚持一段时间的。我是一个思想比较跳的人,经常会寻求新鲜感,所以这种平凡的重复是我需要加强的。
或者说最近其实我可以多增加一些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把目光从孩子身上往自己身上收一收。写到这里,就又想到了一些书。什么书呢?或者是思维导图的书,或者是小贝不想看的那些小说,我在想先自己看看好引导他。最后我就发现其实我自己看书还是围绕孩子来的,有时确实也有些功利。但好像这种功利心本身也是我读书的重要动力。所以说“功利”本身是中性词。或者说合理范围内的功利其实是推动事物前进的动力。不要超标就好!
晚饭时和小贝聊《美国队长》聊了很久,我们看了《美队1》我就对情节有了很多疑问,他就给我解释。这是他最喜欢的方式,我问问题。他回答。仔细了解后,发现里面涉及很多文化背景和人物矛盾,这些都是书籍带来的价值观的传递。利用这套书籍来进行亲子深度沟通,是我需要做的。也是我突破了的一个地方。我真的是从从来都不看这些到现在的喜欢上了。
最近我的矛盾点还在于学业的提高与课外知识体系提高的矛盾。因为在家里上网课,我的关注点更多在课内学业上了。这次网课其实也挺好的,让我了解下他课内的学习情况。一些问题以前也有,但是因为看不到所以蒙混过关了,这次看的见了,就也得花点时间来慢慢改进。每个小问题的改进也都是需要时间需要精力的,不是说一句话的事情,所以我也要给自己时间、给孩子时间。一个阶段集中一个方面就好,不铺设那么多任务,搞的自己又累又焦虑。
好的,今天就记录到这里,通过书写想清楚了一些问题。感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