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这个电影之前没有了解,朋友转来影评文章,单是看到章子怡就决定要去看一下,毕竟“国际章”的演技是没话说,而且现在市场上也没什么其他可以看的片子。
看之前,朋友还担心电影是个清华的宣传片,我看完之后觉得,确实是全片的清华痕迹,但与其说是清华宣传片,倒不如说是一部弘扬主旋律中“真善美”的主题宣传片。
(下文有轻微剧透!!!)
(下文有轻微剧透!!!)
影片采用了多故事线的叙事手法,由四个发生在不同年代和不同人身上,但彼此之间又存在微妙联系的故事组成。影片开头是发生在现代的职场故事,由张震饰演的广告/公关人张果果因为一场冒险的提案卷入了领导的权利斗争。
之后时间倒退回1960年代,清华学生陈鹏(黄晓明饰)和同为清华工程师的好友李想都爱着一个姑娘——活泼漂亮的药房中医王敏佳,三个人的友谊在过于明艳的灯光布景中显示着一种失真的美好,也为之后的背叛、毁灭和重生做了铺陈。
再倒退30年,1930年代的云南昆明,一表人才的广东富家子弟沈光耀跑到云贵高原吃苦磨练、读书学习,遇到了因为抗日战争转移到昆明的西南联大师生,开始了战争中的求学时光,也开启了为家国仇恨弃笔从戎的捐躯之路。
十年前的1920年,清华学生吴岭澜正为人生的意义而困惑和迷茫着,有着文科天赋的他却因为“最优秀的学生都读理科”而毅然选择理科,终于在校长梅贻琦和泰戈尔的启发下豁然开朗。
四个故事彼此之间没有交集,但因为故事中的人物而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30年代的学生吴岭澜之后成为清华教师,跟随学校辗转到昆明后,遇到了学生沈光耀。沈光耀成为空军后因为悲悯之心,经常驾驶飞机为附近的贫困孩子投下食物。这些孩子中的一个孤儿,因为这些食物挨过战争的艰难时期,之后长大成人,考上清华,这个人就是陈鹏。陈鹏在好友李想背叛了王敏佳之后选择了原谅,“逝者已逝,生者如斯”,心怀愧疚的李想在支援边疆的时候为了救同事而牺牲。被救的同事是一对夫妻,他们的孩子就是在职场中被卷入权利斗争的张果果。
这种多条线的故事思路,是很多作家例如东野圭吾常用的行文手法,但这种方法有很大的风险性,如果驾驭地好会让读者或观众有一种迫不及待看下去的冲动,但如果把握不好,就会像这部影片一样给人叙事混乱、每个故事都不完整的感觉。
除了叙事的问题,影片还有一大槽点就是说教味道浓烈。不只是影片最后借张震之后说出来的“无问西东”的含义,从最早的清华故事开始,导演就借梅贻琦校长之后开始了讲道理。所以整个电影看下来,我提炼了一下影片核心,就是“真心”二字,这个词在多个故事中都有出现,成功地烙在了我的脑皮层上。但是后来看了一些文章,受到章子怡采访文章的启示,发现其实“真心”只是表象,“善”才是影片的真正内核,导演给观众上了一堂“人之初,性本善”的样板课。
1920年,迷茫中探寻善良微光
祖峰饰演的清华校长梅贻琦,在学生吴岭澜迷茫之时给了他指点,让他去思考“真实”的概念,“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作为清华校长,他以包容之心面对学生的困惑,没有批评他的无知,没有嘲笑他的幼稚,而是给了他一个方向,让他寻着这个方向找到光。
祖峰在这里的戏份不多,但着实亮眼,看过《欢乐颂2》后再见到他饰演的角色总会出戏,但这次没有,他用温和的微笑和翩翩的风度,演出了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儒雅,也诠释了什么叫“平和与喜悦”。
诗人泰戈尔在清华的演讲中,又一次讲述了真善美,而文学泰斗身旁的那些学者,梁启超、梁思成、徐志摩、林徽因……让处在迷茫期的吴岭澜看到了更多的光,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1930年,硝烟战火中播撒善良种子
30年代,战争的硝烟开始弥漫,在家国仇恨的大背景下,善良之光显得尤为可贵。
王力宏在剧中扮演沈光耀,获得众多好评,这个角色确实很适合他,而他也把这个角色演出了灵魂。片中的沈光耀是富家子弟,阳光明朗、善良正直,谦逊又有悲悯之心,报考空军成为“飞虎队”成员。而王力宏本身家世不错,有学历学识,也有礼貌教养,又长了一张帅气、没有威胁的脸。那种相信世界美好的坚定,以及为国捐躯、大义凛然的神情放在他的脸上是毫无违和感的。
片中的沈光耀无疑是个善良到骨子里的人。他的善表现在小处,是对贫苦孩子的救济,面对空军同学的异样目光也不在意,尽可能地多拿些食物投送给贫穷村落的孩子,宁愿受体罚多做俯卧撑,也要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种善表现在大处,就是对家国仇恨的个人奉献,受到空军将军的号召,毅然走出人群接受体能考验。尽管接受训练时教官一再强调紧急情况下重要的是自保,但还是在燃油耗尽后冲向敌军战舰,同归于尽。这也是影片最催泪的桥段,虽然牺牲前的那句“回家”有些刻意,但这确实是那个年代人的一种情怀,只是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很难理解。
陈楚生饰演的吴岭澜十年后成为老师,带着学生们在炮火之中上课,面对警报,他还能选择去救一笼鸽子,看到正在厨房煮冰糖莲子的沈光耀,一句“学生不走,老师怎么能走”,让为人师表的责任感展现在这个斯文寡言的青年学者身上。
陈楚生的表演也是受到了很高的评价,从外形到气质都很适合演一个文科学者,不过我倒觉得还欠些感觉,1920年的吴岭澜少了点年轻劲儿,1930年代的吴老师又在装扮上有些油腻。
米雪饰演的沈夫人是影片配角中最被大家记住的亮点,在各种影评和观后文章中被反复提及。的确,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就被沈夫人的容貌和气质所惊艳,来自旧社会的严格家教和大家族的规矩,让她知书达理、仪态不凡,而她思想中的先进理念,又让她有了一种现代知识女性身上充满光芒的魅力,不逼迫甚至不希望儿子成名成家,追逐功名利禄,而是希望他尽可能的感受这个精彩的世界,丰富自己的生命,即使放到现在,又有多少家长可以做到呢。米雪保养甚好的容貌和身材,精致端庄的气质,即使是对于女生灾难般的仰拍镜头,她也能保持满分。
1960年,混乱年代中,善为爱情托底
1960年代讲述的是一个爱情故事。
章子怡真的很适合扎两个麻花辫,她饰演的女中医王敏佳活泼漂亮,也有一腔侠骨柔肠,看到曾经的高中老师整天忍受妻子的打骂,于是打抱不平模仿老师的字迹写了一封批评信给老师妻子。却不料成为悲剧的导火索,老师妻子拿着信跑到医院污蔑她勾引有妇之夫,面对谁是写信者的盘问,她没有说出李想的名字,一个人承担了责任。
李想是片中反转最多的角色,开始的他爱慕着好友王敏佳,却在她遭到诬陷时选择退缩和沉默,为了自己的支边名额不受到牵连,他成为“沉默的大多数”,站在了乌合之众的队伍中和被批斗的王敏佳划清界限。当他在墙这边作为代表戴着大红花热情演讲时,墙的那边王敏佳正接受着批斗,差点被打死。这一幕构成了影片最讽刺的场景。影片到这里,我们看到的李想是一个利己主义者,但是他的本性里也并不是恶,面对王敏佳的死,他心存愧疚,在支边时为了救同事而牺牲。可以说这个电影中出现在镜头中的角色,没有绝对坏的,并且都在最后回归于善,李想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导演对他是有私心的,即使促使他当初背叛王敏佳的原因,也不是功名利禄,而是去支援边疆的一个名额。
不得不说,导演在选角上很是厉害,黄晓明太适合陈鹏这种痴痴憨憨,对爱情执着敢于奉献的角色了。他不会花言巧语,却能用木头雕花还涂上颜色,给王敏佳寄了雪花膏蛤蜊油还用银杏叶做装饰。当他误以为王敏佳和李想在一起后主动选择离开,并且没有因此对他们心生怨恨,反而在王敏佳被批斗时产生心理感应,不顾一切去救一个被群众“打倒”和划清界限的“反派”。在王敏佳毁容后,为她找好地方安顿,心甘情愿为她托底。陈鹏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就有这样的勇气,而现在,当你爱的人落魄受难,而你的利益也可能遭受威胁时,你会为TA托底吗?
其实,就连高中老师夫妇,也是心怀善念的人。妻子在成功把王敏佳送上批斗台后,被她的笑惹怒,煽动群众“打她”,却没有想到王敏佳真的被打死了,受到良心谴责的她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丈夫,丈夫冷漠的态度成为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她径直走到井边纵身跳下。她没有王敏佳幸运,没有人为她托底。
而平日对妻子季度冷漠的老师,面对妻子的自杀,终于表露出了内心的真实情感,也许他怨她甚至恨她束缚了自己,但是她对他的好,他也不是视而不见。妻子的死,让他懊悔、崩溃。
2010年代,利己社会中善意救赎心灵
现代的情节是一个蹩脚的职场故事,其失真和不专业够我单独吐槽一篇。但是对于“善”这个命题作文,现代的故事是没有跑题的。
张震饰演的张果果是一个广告公司的中层,在对一家奶粉客户的提案中本想以捐助四胞胎作为一个方案,但因为公司内部斗争,方案落空,四胞胎一家的希望也跟着破灭。张果果出于个人的责任和善念,用一己之力去帮助四胞胎一家,即使前上司Robert提醒他不能对人太好,他仍然选择遵从内心的善念。当他成为权利斗争牺牲品后,面对报复前同事的机会,他选择释怀,没有以怨报怨。
被张果果救助的四胞胎一家,并没有像Robert揣测的那么贪婪难缠,而是真心感谢张果果对他们一家的帮助,用四个孩子的胎毛制成毛笔送给恩人张果果。张震在影片中的大部分戏份都有点用力过猛,但收到四支胎毛笔后的那个镜头,是影片中最触动我的场景。
Robert的父母当年支边时因为李想获救,而后者却牺牲了。夫妇俩每年都会来给李想扫墓,一辈子对李想心怀感激。作为影片中的第二个父母角色,他们俩也是持有和沈夫人一样的教育态度,在扫墓时开导儿子不要这么苦恼,要让自己开心。
影片虽然有很多槽点,但是能以“善”作为影片核心,试图唤起这个精致利己社会里更多的善意和真心,是很值得尊敬的。前段时间的电影《城市之光》也探讨了相关的话题(虽然也是用力过猛),在各种颠覆观念的社会事件频发,利己变得越来越充满底气的时候,有一个声音告诉我们光在哪里,让我们在看完影片后可以沉下来思考一下,对自己和这个社会多一些信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