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亲妈妈亲子教育
一个孩子的内心自白:我知道学习很重要,只是拿起书本就烦躁爱发呆

一个孩子的内心自白:我知道学习很重要,只是拿起书本就烦躁爱发呆

作者: 良辰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18-03-19 19:30 被阅读2次

    茜茜的苦恼:我知道学习很重要的,也想好好学,我想考上重点高中,这样未来才会更好。可是每次拿起书本复习做题的时候,我总是觉得很烦躁,看不进去,勉强看一会儿,就会走神发呆。成绩现在很一般,想到如果中考成绩不好,就觉得很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

    面对茜茜的烦恼,她并不是不懂学习的重要性,甚至这种重要和对未来的担忧已经让她很苦恼,但是在实际的学习中,她无法真正专注于当前的学习任务,陷入了自责又不知所措的矛盾之中。

    这种状态,很多孩子都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之中。

    很想专注于当前的学习任务,可总是觉得烦躁、看不进去、东想西想或者发呆,似乎不受自己思维的控制。

    那在思维控制不到的地方,无意识如何破坏着专注状态呢?

    如果用水来比喻每个人的自我能量,专注是能量最集中的状态,也是水面最平静的状态,专注是一种宁静的状态。

    平静的水面,会被不知不觉中投入的石头激起涟漪,石头有大有小,涟漪也有大有小,专注被破坏的程度,就会显现出大小。这些形形色色的石头,就是潜藏于意识层面之下的,自我损耗。

    静不下来的背后,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原因,有可能是你轻易找到的干扰源,比如手机朋友圈。有可能是你找不到的原因,只是觉得烦躁而已。是谁搅动了你平静的状态?——隐藏的自我损耗。我们去认真分析自我损耗的主要来源,揭开它隐藏于意识表面之下的暗中汹涌波动,真正去认识它们,这有助于你觉察它,从源头上消除它,从而进入专注的宁静状态。

    内心的冲突,想法抑制

    你口头上说学习很重要,你真的是这样想的吗?

    因为从小到大受到的教导是好好学习,不认可学习重要的学生就不是好学生,为了得到外界的认可,你必须要说“学习很重要”。你已经在理智上说服了自己,学习真的很重要。当学习真正开始的时候,你藏在内心的“我”可能小声说:好烦哦,好无趣哦,又要开始学习了。

    但是这个内心的声音是不应该出现的,你下意识的要去制止它、抑制它。这种“想法抑制”是在私下进行的,甚至可能自我欺骗。也许你的理性抑制了“学习无趣”的潜意识想法不冒出头,但是它被压制不代表消失,它在无意识的往你的水面中投入一块又一块的石头,也许石头不大,但足以让你心烦气躁。

    这种内外的冲突,不论是谁占了上峰,你都觉得焦躁难安、心绪不宁,而且自我损耗随着冲突的时间增长一点点消耗着你的精力,让你没有足够的精力能量投入到学习之中,也许呈现出的表现就是思维反应缓慢、专注力量持续不长、遇到难题容易放弃。

    回归平静,在内外达到一致时,是最容易发生的,但这个受长期教育熏陶、甚至是偶发因素的影响。当还没有达到内外一致的高境界状态时,可否有什么策略来减少内在冲突,让自我损耗降到最低呢?

    冲突最大的损耗在于抑制,不论是外显的诱惑,还是隐藏的“自我”。用一个小策略可以明显降低损耗程度,简单的两个步骤,只要坚持去做,效果非常明显:

    第一步,清晰了解隐藏的自我损耗随时在发生,运用自我的力量去对抗它。这个自我力量就是—— “觉察”&“与自己约定”。

    “当我学习静不下心时,我自己马上就能知道。”

    “我当然可以排除干扰,即使你藏在看不见的地方,我也可以忽略你。”

    “你看,干扰消失了,我变得反应敏捷头脑聪明了。”

    不论你用什么语言,和自己做个约定吧。

    第二步,一定建立在第一步的基础之上,用一种惯性行为提高大脑反应的自动化程度,这种惯性与自动化反应,会对心智资源的要求降低很多,即降低了自我损耗。

    比如在教室自习时,比起假期在家更容易专注。因为教室作为惯性的外部环境,让人自动进入学习状态,自我损耗非常小。如果在家里,可以刻意培养一种惯性,比如和自己约定好,计时器是我开始学习的一个提示物,只要我把计时器放到书本边,就表示我必须马上进入学习的状态。当持续练习这种约定,就会提高行为的自动化反应,降低损耗。

    这是我们常常说的习惯的强大力量,但跳过第一步会有风险,当习惯由外力强加并依赖于固定环境时,一旦环境骤变,想养成新的习惯是需要通过重复行为与环境线索之间建立新的心理联结来实现的,这就需要对原来习惯产生的优势反应进行抑制,这种抑制又增加了新的自我损耗。所以中学和大学很多人的学习状态截然不同,就受其影响。

    未完成任务和目标

    第二天有英语考试,即使你的英语已经复习很好,在进行数学学习时也难以集中精力。因为“英语考试”是一个未完成任务,根据“蔡氏效应”的心理学实验,这种未完成的任务会一直暗中提醒你,让你不断分心。这一效应的来源据流传大约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柏林大学一群人去餐厅吃饭,都对同一个服务员下单。这个服务员没有用纸笔记录,只是不断点头。最后,他给每个人端来的东西都没错。他超强的记忆力让人惊叹。大家吃完饭离开后,其中有个人发现自己把东西落在了餐厅,于是回去取。他找到那个服务员,希望服务员超强的记忆力能够帮到他。但是,服务员什么都记不起来。他不知道这个客人是谁,更不用说记得这个客人坐在哪儿。丢东西的人问服务员为何这么快就忘掉了一切,服务员解释说他只把每个单子一直记到上菜之时。

    思想家库尔特.勒温听说这个事情之后,就思考背后是否有个更一般的原则?人类记忆是否严格区分已完成的任务和未完成的任务?他们的研究,以及接下来几十年的很多研究,证实了著名的“蔡氏效应”:任务未完成、目标未实现,脑子里就会有个声音不断提醒你去完成任务、实现目标。然而,一旦任务完成了,目标实现了,脑子里的那个声音就会消失。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要面对的学习任务越来越多,各种任务交叉进行,又相互影响,让人专注于当前的任务总是变得越来越难,分心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心猿意马是个形象的比喻,各种任务就像那个跳来跳去的猴子一样,思维一会儿在这,一会儿又跳到那儿,让你难以平静下来。学习任务总是层出不穷,无意识脑就不停提醒你、打断你,让你分心,怎么能让这种不受欢迎的声音在大脑中消失呢?

    弗罗里达州立大学的E.J.马西坎波做了一个实验,让一组学生想最重要的期末考试,另一组学生想重要考试的同时,做出具体计划,具体到何时、何地学习什么,对照组不想考试,只想将要参加的重要派对。实验检测跟考试有关的信息会不断闯入哪一组的大脑之中。结果显示,只想重要考试而不做计划的那组,大脑中会更多出现跟考试有关的信息。而另一组为考试做了详细计划的人,并没有出现这样的效果。

    实验结果揭示,大脑可以被写下计划这个动作清空。当过多的任务出现时,心猿难以控制的跳来跳去,就像一块接一块的石头被丢进水中,难以平静。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详细的计划,把大脑清空,进入放松的状体,让心平静下来。

    关于计划,很多人都做过,但是觉得效果不明显。最大的一个原因,是计划过于死板并且模糊,不具有可操作性。

    计划没有效果,并不代表做计划错了,只是你需要学习更科学的计划方式。在复杂任务中具有高专注度的人,必然有着很强的计划能力。

    选择的困扰

    在学校课堂及自习时的专注度更好,因为你按照安排好的内容和顺序执行就可以。在假期,或者家中,你有更多自由的时间,你可以随意安排各项事务,学习、娱乐、运动都可以,即使学习也有众多科目等着你去选择安排。恰恰是这种自由选择,在暗中消耗着你的专注,令你真正开始学习时精力不济,无法长时间持续专注。

    选择会消耗精力吗?答案是肯定的。过多选择消耗了你的能量后,你的控制能力就会降低,比如现在随处可见的大型超市、shopping mall,里面提供的产品琳琅满目,最大化的给你各种选择,结果是什么?就是冲动购物增加!冲动怎么产生的?因为选择过多,消耗精力,控制能力降低,冲动无法抑制。控制能力是专注的核心能力,过多的选择结果,当然就是你的专注持续度降低啦。

    简单而有规律的生活,当然是有利于专注的。

    可是世界那么大,有趣的事物那么多,干嘛要过简单规律但是无趣的生活呢?要想两者兼顾,只能采用折中的策略。折中是很考验智慧和自制力的,它是一种平衡的艺术。

    你可以集中一小段时间,比如1分钟、10分钟、半个小时都可以,来做未来一段时间,短至2个小时、长到一个月都行,来对未来时间进行选择和规划,然后获得一段宁静的专注任务时间。这样一个接一个的独立不被破坏的宁静空间,也许开始时间并不长,就像碎片化的时间泡泡,但每给自己制造出这个时间泡泡,不论它有多小(10分钟),还是很大(4个小时),都要保证自己在时间泡泡中抛开一切杂念和干扰,沉浸其中。

    在现代社会选择越来越多,诱惑越来越大的时代,能够有意识、有能力平衡制造出属于自己的专注空间,会对学习生活产生很大的价值。

    这是日常较多发生而又威胁性巨大的三种自我损耗状态,深入的去理解它是如何发生的。每个人一旦觉察到“自我损耗”的存在,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它的破坏能力,再刻意去学习和使用一些方法策略后,自我损耗的负面影响会持续下降。

    微信公众号:K12认知力与心智发展

    K12阶段学习同样的知识与内容,产生的是差异性个体认知。如果只关注知识层面的学习,忽略学习背后的认知过程与思维能力发展,当能力与日益复杂的知识不相匹配时,将会显现出学习吃力、效能不足的现象。良辰教育专注K12阶段深度认知能力的发展,让孩子运用科学的认知发展方法和策略,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孩子的内心自白:我知道学习很重要,只是拿起书本就烦躁爱发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eap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