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

作者: 三平999 | 来源:发表于2023-10-08 05:46 被阅读0次

    在我的记忆中,三爷没有媳妇,自己一人住在一处小土院儿里。

    小土院大约40平米,毛坯房占有10来平米。

    三爷自己住在这处小院儿里,吃喝拉撒几乎都在毛坯房内,晚上提进屋一个马桶,早晨再拎出来。

    院门由一个木栅栏当着,临时做门用,木栅栏外有一个临街旱厕,马桶拎出来就倒进这处茅厕。

    小时候,我喜欢去三爷的小院儿里玩耍,每当看见三爷栅栏开着,就会走进小院儿,一声声:“三爷,三爷,在家吗?”把三爷从小屋内喊出来。

    三爷从屋里快步走出,满脸笑容,乐呵呵边走边说:“三丫头来了,快过来,快过来,我这儿还有炒黄豆呢。”

    三爷总会拿出他屋里最好吃的东西—或炒黄豆、或煮花生、或酸枣面等等给我吃,三爷家里没孩子,有好吃的留着,只等着我们去他那儿吃呢。

    走进三爷的小屋,窄小窄小的,进去三个人就难以转开身。没有窗户,没有电灯,黑黑的,憋憋的,白天太阳的光亮只能通过打开的屋门撒进来一些。

    三爷把屋内仅有的日用品摆放得整整齐齐,只能躺下一人的小土炕收拾得利利索索。

    进屋后,不客气地接过三爷递过来的好吃的零食,在屋里待一小会儿,觉得憋气,就跑到屋外小院里,吃着三爷的零食,乐颠乐颠的,蹦着跳着,三爷坐在门槛上,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在院儿里嬉笑着、打闹着,偶尔喊一句:“慢慢吃,别闹了,小心呛着。”

    那时候,只要有零食吃,那就是高兴的忘乎所以的世界,不懂得关心、陪伴,长大后,回想起那些个场景,依稀还能想起三爷眼里闪烁的光亮。

    每当小孩子们走出三爷的世界,那处小院就归于寂静,只有三爷一个人,没人说话,没人陪伴。

    我曾问过娘:“三爷为什么没有媳妇,他自己一个人孤独不孤独啊?”娘说:“原来三爷是有意中人的,可是家里太穷了,三爷的脾气又有点倔,除了那位姑娘,谁也不要,但那姑娘的爹娘死活不让姑娘嫁给他。从此你三爷谁也不找了,只能孤独到老了。”

    我不晓得三爷是怎么想的,听娘这么一说,我想,三爷的心孤傲,虽然家里穷,但他不愿意凑合,他也许并不想结婚娶妻就是为了生孩子、传宗接代,他不想和自己不喜欢的人在一起,宁愿自己清静孤独。

    随着我长大上学,去三爷家的时候越来越少,大都是娘做了好吃的,让我给三爷送去,一个月能有一两次。

    后来三爷病了,就躺在那个小小的土坯房里,咳嗽、发烧,村里医生去打针,娘给三爷送饭的次数越来越多。

    我不清楚三爷得了什么病,模模糊糊,不懂得关心,不懂得心疼。

    突然有一天,从学校回来,娘说:“你三爷死了。”“哇”的一声大哭,悲伤的情绪突然爆发,哭了老大一会儿。

    跟娘一起去看三爷,看着蒙着身脸的三爷,硬挺挺地躺在那张土炕上,行单影吊,那么孤单孤独,悲从心起,又嘤嘤地哭泣起来。

    年龄小,没心眼,在三爷最需要我和我们时,我没有多去看望三爷,没有好好照顾陪伴三爷。他有病时,只有娘频繁出入送饭,爹在屋地打地铺陪伴照顾,他是多么希望有我们作孙辈在他身边。我没有做到,竟让三爷孤独终老,长大后每每想起,遗憾后悔之极。

    我爷爷是老大,还有二爷。爷爷的生活里有奶奶的强势,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印象深刻。

    爷爷被奶奶吵时,常常蹲在院儿里,抽着汗烟,唉声叹气,爷爷那孤独的身影,在我家那小小的四合院里显得凄凉孤单,那个画面刻骨铭心。

    这时,我常搬个小板凳,走近爷爷身边,轻轻地叫声“爷爷,爷爷,你别蹲着,坐上板凳。”然后,回家端碗热水,给爷爷送过去,“爷爷,喝点水。”爷爷抬头看我一眼,嘴角挤出一丝笑容,接过我手中的碗,喝上两口。

    奶奶和爷爷常生别扭,奶奶强势,娘和奶奶关系不和谐,爷爷善良、不当家不做主,常使爷爷苦闷,他的心是那么孤独和无援。

    二爷是位盲人,我不知道二爷的眼睛是怎么瞎的,我也没有见过二奶奶,二爷家只有一个儿子,也就是我大爷,非常能干,一直是我们生产队的队长,管理生产队社员很有方法。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前,生产队社员每天的活计安排、做工时间、工分计算几乎都是大爷安排。

    大爷家的大娘脾气暴烈,伶牙俐齿,对二爷不太孝顺,他们没有在一个院儿里住,二爷单独住在一处小房子里,由大爷或堂姐或堂弟去送饭。

    常常看见孤独的二爷,手持一根长棍儿,摸索着在街上蝺蝺前行,或靠在北墙根晒着太阳。

    三兄弟中二爷走得最早,大概60多岁;再后来,我爷爷得重病70多岁时去世;三爷走得最晚,也是因病离世。

    在我记忆深处,三位爷爷的形象既清晰又模糊。他们品性善良,和蔼可亲,然而,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他们的生活并不如意。为了温饱,他们日夜辛劳,精神生活贫瘠,情感交流匮乏。在这样的环境下,老年人的孤独感成了无法避免的命运。

    再看我们这一代的父辈,大多物质生活充裕,享有丰厚的晚年;子孙满堂,孝顺之至;电视、手机等新媒体,让信息触手可及,无所不见,他们开明豁达,已经踏入新时代老人的行列,摆脱孤独的束缚,与快乐健康相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孤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eav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