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郑绍者,丧妻后,方欲再娶,行经华阴,止于逆旅。因悦华山之秀峭,乃自店南行,可数里,忽见青衣谓绍曰:“有人令传意,欲暂邀君。”绍曰:“何人也?”青衣曰:“南宅皇尚书女也。适于宅内登台,望见君,遂令致意。”绍曰:“女未适人耶?何以止于此?”青衣曰:“女郎方自求佳婿,故止此。”绍诣之。俄及一大宅,又有侍婢数人出。命绍入,延之于馆舍。逡巡,有一女子出,容质殊丽,年可初笄。从婢十余,并衣锦绣。既相见,谓绍曰:“既遂披觌,当去形迹,冀稍从容。”绍唯唯随之。复入一门,见珠箔银屏,焕烂相照,闺阃之内,块然无侣。绍乃问女:“是何皇尚书家,何得孤居如是耶?尊亲焉在?嘉偶为谁?虽荷宠招,幸祛疑抱。”女曰:“妾故皇公之幼女也,少丧二亲,厌居城郭,故止此宅。方求自适,不意良人惠然辱顾,既惬所愿,何乐如之?”
女乃命绍升榻,坐定,具酒肴,出妓乐。不觉向夕。女引一金罍献绍曰:“妾求佳婿,已三年矣。今既遇君子,宁无自得?妾虽惭不称,敢以金罍合巹。愿求奉箕帚,可乎?”绍曰:“余一商耳,多游南北,惟利是求,岂敢与簪缨家为眷属也?然遭逢顺遇,谨以为荣,但恐异日为门下之辱。”女乃再献金罍,自弹筝以送之。绍闻曲音凄楚,感动于心,乃饮之交献,誓为伉俪。女笑而起。时夜已久,左右侍婢,以红烛笼前导成礼。至曙,女复于前阁,备芳醪美馔,与绍欢醉。
经月余,绍曰:“我当暂出,以缉理南北货财。”女郎曰:“鸳鸯配对,未闻经月而便相离也。”绍不忍,后又经月余,绍复言之曰:“我本商人也,泛江湖,涉道途,盖是常也。虽深承恋恋,然若久不出行,亦吾心之所不乐者,愿勿以此为嫌,当如期而至。”女以绍言切,乃许之。遂于家园张祖席,以送绍。乃橐囊就路。至明年春,绍复至此,但见红花翠竹,流水青山,杳无人迹。绍乃号恸,经日而返。
商人郑绍,老婆死后,正打算再娶,经过华阴县,住在旅店中。因为喜欢华山的秀丽险峻,就从旅店向南,走了数里,忽然就见一个婢女对郑绍说:“有人叫我传话,想暂邀你一见。”郑绍说:“是谁要见我呢?”婢女说:“是南宅的皇尚书女儿。刚才她在院内登台远眺,看见你,就叫我来传达意思。”郑绍说:“女子还没嫁人么?为什么住在这里?(意即未婚少女不应坐在山里)”婢女说:“女郎正在自求佳偶,所以住在这里。”郑绍就拜访她。
很快到了一处大宅院,又出来了几个侍女迎接郑绍。女郎命请郑绍进宅,并请他到馆舍等待。不久,一个年约十五,极为漂亮的少女出来,十来个穿着锦绣的婢女跟随。见过礼后,女子对郑绍说:“既蒙推诚相见,就不要拘泥客套,望能从容相见。”郑绍连连答应着跟着她,又进了一道门,只见屋内珍珠串成的帘幕、银饰屏风,光芒璀灿,互相映照。但闺房之内,却没有伴侣。
郑绍就问少女:“这是哪个皇尚书家,怎么就你一人这样独居呢?你父母在哪,丈夫是谁?我虽然蒙你惠爱相见,也希望能解答我的疑问。”少女说:“我是故皇尚书的幼女,从小就失去了双亲。不喜欢居住在城里,就住在这处宅院。正在自己招个夫婿,不料你就荣幸地光临寒舍。我既如愿以偿,还有什么比这更高兴的事呢?”
少女叫郑绍入座,坐下后,又备上酒菜,有歌舞伎出来侍宴,不知不觉中就到傍晚了。少女斟满一金杯酒,献给郑绍说:“我寻找一个佳婿,已经三年了。今天既然遇到君子,如何能不高兴?我虽然自觉惭愧配不上你,却也斗胆用金杯与你喝个合巹酒。希望能嫁给你,可以吗?”
郑绍说:“我只是一个商人,长时间在各地游荡,只为追求利润,怎敢高攀官宦之家?但既蒙你青眼相顾,我深感荣幸,只是担心日后玷辱了你家的门第。”少女就再次献上一金杯酒,自己弹着筝为郑绍送酒。郑绍听到筝的曲调十分凄凉哀婉,心中感动,就和少女喝了交杯酒,发誓要和少女结成伉俪。
少女笑着站起来,当时夜色已深,左右的侍女们,举着红烛前行,完成了婚礼。到天亮时,少女又在先前的阁子里,摆下美酒佳肴,和郑绍欢饮。
过了一个多月,郑绍说:“我应该暂时出去一下,打理下我在各地的财产货物。”女郎说:“鸳鸯配成对,也没听说过才过一个月就分离的。”郑绍于心不忍。后来又过了一个来月,郑绍又说:“我本来就是个商人,泛舟江湖,跋涉道途,是我生活的日常。虽然蒙你深深眷恋,但如果我很久都不出去行走,我心里也不高兴,希望你不要因此讨厌我,我到时间一定会回来。”
女郎因为郑绍说得很恳切,就答应了。于是在家的花园里设席饯行,送别了郑绍。郑绍就带着财货上路了。到第二年春天,郑绍又回到这里,却只见红花翠竹,青山流水,完全没有人迹。郑绍号叫痛哭,过了整整一天才离去。
《郑绍》亦出自《潇湘录》,载于《太平广记》卷三百四十五,“鬼”类。本文故事简单老套,类似的故事也有很多。不过少女自择佳偶,似乎也反映了唐代妇女地位较高的社会现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