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校之兴起,一方面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之发展,但同时也在许多领域引发了许多尚未为人们所熟谙之问题,这方面,我们可从国外私立学校之发展轨迹中获得某些启发。国外私立学校由于办学历史长,且具延续性,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机制完备、内容齐全、行之有效之系统,因而借鉴国外私立教育之模式,对促进我国民办学校之健康发展不无裨益。
2018中国教育行业发展趋势论坛上,汇建商学院将与了解国外民办教育先进经验的教育工作者们共同探讨中国的民办教育该如何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
民办学校的发展之路
民办学校是本世纪教育领域最具活力和发展最快的部分,并呈现爆炸式的增长态势。在日本、韩国、菲律宾及中国的台湾地区,民办学校在整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体系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目前,在这些国家和地区,至少有一半的学生在私立教育机构中就读。在欧洲的中部和东部地区,民办教育是整个国家教育体系中增长最快的部分。
一方面,公众接受教育的需求达到史无前例的水平,另一方面,政府在对教育的投入方面资金有限,不可能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这必然推动民间资本对教育投入,将私立教育推到了前台。
在许多有着悠久的私立教育历史的国家,私立教育机构在规模和数量上得到很大扩充,私立教育机构也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私立的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毫无疑问,这种发展的趋势还将继续。
主导地位与多元化趋势
在西方是先有私立学校,而后有公立学校。工业革命以后公立学校逐渐兴起,并在初等、中等尤其是义务教育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因而,就总体而论,私立学校在初等、中等教育中比重较小,但仍保持特色,数量虽少,质量却高。而在幼儿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中所占比重较大。
仅以高等教育为例,目前,某些国家高等教育中公私立学校的比例是:美国的私立高校占全部高校的54.4%(1983)。日本的私立高校占71.1%(1985)。韩国的私立高校占80.5%(1986)。印尼的私立高校占92.8%(1985)。
由于公共经费的短缺,目前,教育的民营化和办学体制的多元化成为一种国际趋势。这种趋势归纳为四种类型:一是部分公立学校所有权的转移;二是平衡公立和私立学校部分,但不重组现存教育机构,即增加私立学校的比例;三是增加政府对私立学校的经费投入和支持,如教育券为一种形式;四是增加对公立学校的私人投入,如家长支付学费。
从我国来说,逐步建立教育中介组织(包括行业性之学科专业性组织),并发挥其作用,是我国教育管理科学化、民主化不可缺少之必要条件,也是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教育管理体制之重要任务。因此,明确区分不同性质之民办学校,有针对性地制定更为明确具体之政策法规,对于引导和促进民办学校之健康发展是必要之、有益之。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欢迎关注【汇建商学院头条号】最实效的校长学习及资源整合平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