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长 | 3分钟
国外与中国的教育行为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如何通过对别人教育方法的了解和学习,借鉴成功的教育经验,对中国父母来讲是非常有意义的。
无论中外,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是成才需要各种条件。
如富有创造性和个性,逆境中磨炼以及程度较高的文明素质等等,而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孩子吃饱肚子、多读几本书和溺爱孩子上。
许多有过国外生活经历的人,都深深体会到不同国家儿童教育的差异性。下面来看看外国人对儿童的教育中更注重什么,我们可以从哪方面借鉴。
美国:注重逆境塑造独立性格
在美国,让孩子学会独立是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最为重视的教育需求。世界营地协会秘书长约翰(John Jorgenson)说过:“我听,我会忘;我看,我就能记住;但只有我做的时候,我才能够理解”。
营地教育注重三个方面:
在营地期间,当孩子离开父母进入营地的那一刻起,刷牙、洗脸、吃饭、洗澡等等这些日常琐碎的每一件小事都需要自己独立去完成。
这些平常看似可忽略不计的小事,也正是孩子们自己无意识去做的事情。在这个未知的却有趣的环境中,孩子们必须走出自己习以为常的舒适区。
营地教育的魅力之一就在于此,你不但获得了成长,还会爱上成长和独立的感觉。
韩国:“长幼有序”教育突出
韩国的“长幼有序”教育是一种家庭与社会全方位的儿童教育活动,其主要内容是敬老孝亲,让儿童自小就增强尊重长辈的意识。
比如:
不与老人并肩而行,而要错后一步;
对辈份比自己大一辈的人要视如父母;
人与人交往时,要尊重比自己年长的人等等。
这些对儿童的严格要求直接影响到他们长大以后的做人方式,韩国学生很少有对老师无礼的行为,对家长也毕恭毕敬,这都源于初期的“长幼有序”。
英国:注重倾听孩子的意愿
对很小的孩子也要尊重,给孩子自主权,以便在自由的环境中完善孩子的个性,这是大多数英国父母的信条。
父母与孩子谈话,一般语调平和亲切,很少听到他们粗声粗气地训斥孩子,即使在孩子做了错事时,也是循循善诱,反复讲道理。孩子承认错误并表示悔改后,家长总是要说声:“我们爱你。”
英国父母认为家长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最重要的是给予孩子爱,尊重孩子的自尊心。所以,家长们总是把“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之类的字眼挂在嘴边。
对孩子正确的想法和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
一位英国朋友对我说:
“不要强制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情,那会伤害孩子的感情与个性。”
这些与我们中国人的“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观点截然不同。
日本:重视孩子的幸福能力
日本对近2000位家长进行了双亲意识调查,主要是关于“对孩子将来的期待”这一问题
家长们对男孩子们的期望是:
①获得社会的信赖,占30.3%:
②拥有心灵充实的生活,占35.9%:
③和周围的人和睦相处,占34.2%。
家长对女孩子的期望是:
①拥有美满的生活,占57.3%:
②拥有心灵充实的生活,占42.7%。
可见,他们的期望热点不仅仅只限于能够考上高等院校,找到一个好工作。
每个国家和地方由于文化历史不同,对于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都有不同的看法。
但在盼叔看来,在教育上,不管方法多么的不同,但家长对孩子的心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孩子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