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上周遇到一个许久没见的朋友,说起她失败的早起习惯,很是有挫败感。
相信很多人跟我这个朋友一样,有过类似的经历,想养成一个新的好习惯,往往又因为各种原因而半途流产,最后不但新的习惯没养成,还对自己产生了许多的怀疑。
其实养成新习惯,只要掌握了方法不难,今天就想跟大家聊聊养成习惯的建消2方法。
01
方法一:建立习惯法
极度容易背后的心理学原理:人们总是希望事情很容易做。他们喜欢容易做的事情,也会坚持做哪些极度容易的事情。
比如《习惯力》作者在高中时代辅导过小学生和初中生,当作者问大家想学哪一门功课时,学生们的回答都是想学对他们来说容易的课,其实对成年人也是一样。大多人就愿意继续学习容易说的语言、从事容易的工作,继续管理容易管理的员工。
所以要更好的培训我们的习惯,我们通常也会遵循这样的原则,
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容易到难循序渐进。
比如培养要一个爱阅读的习惯,就可以选择这样顺序:先阅读/容易喜欢的书→读书的习惯→更难的书籍。
第二种方法是从微行动开始。它更像是婴儿学步。每天看5页。
以上是我们遵循极度容易心理学原理来培养习惯力的方法。
02
方法二:消除障碍法
那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说,这个方法我掌握了,我可以循序渐进,也可以从小的行动开始,可是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不管是哪两种方法都不管用,怎么办?
是的,当人们面对障碍时,人很快就会放弃做某些事,反过来说,如果你学会了怎样消除障碍,就能很容易做下去。这里在介绍2类方法:
1、创建路线图。指的是制定一份详细的行动计划或是创造一张路线图。通过创建一个路线图,可以帮助大家提前应对障碍做好预案。
之前看过一个实验:研究人员邀请耶鲁大学的学生帮忙评估一份公共卫生手册。学生们进入自习室后,会拿到一本介绍破伤风的小册子,它建议学生接种疫苗,其中有一半的学生读到了详细说明。内容包括到学校诊所的地图、可接种疫苗的时间表,以及根据学生每周计划安排来找到方便的预约时间申请表。这些附加的详细说明就是一份行动计划。或者叫路线图。他告诉学生了怎么去接种疫苗,去哪里接种。
另外一半学生没看到这份路线图。研究人员跟进学校诊所调查,最后发现那些看到路线图的学生,比没看到的学生更多的去接种了疫苗。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拥有行动计划,让人更容易也更有可能去做一件事。
想想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当领导给到一项我完全不熟悉的任务,还没有清晰计划和方法的任务时,我是会本能想拒绝去做。因为心里有个声音叫:“好麻烦,有点难”
所以在我们养成习惯时,需要事先去给自己这个习惯做一个详细的行动计划。
2、控制环境。环境的些许改变,就能带来行为的重大改变。有一项调查表明,跟所住街区烟酒店少的居民比较起来,所住街区有更多烟酒店的居民会喝更多的酒,
从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出改变环境,让它更易于做某事,就会让人们真的去做这件事。
还有个例子,我一个朋友之前为了养成健身习惯,一次办了张2年健身年卡,当时觉得那个健身房的项目很多,还有室内的游泳池,他应该能坚持去,结果那个健身房离他家很远,需要开车半个小时才能到,于是乎2年时间,他就只去了一次。自己和家里人都觉得可惜。
从他的例子也可以看出,当我们想要养成一个习惯时,考虑到实际的环境因素,比如距离的远近,都是很重要的。
老子曾说过“积言成行,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足以看出习惯对一个人的人生能产生多大的影响,所以也希望今天写到的习惯的“建立+消障碍”两步法能帮到更多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