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庆会,持续原创分享第950天,2020年10月31日

在前几天的分享中,曾提到过我们焦点中19第二小组的七位老师,开始组团读书讲书。
经过商量,我们阅读的书籍是焦点解决书籍《尊重与希望》。七位老师排班,每天由一名老师读才去接龙的方式读书,读书的过程中更多的注重对书的理解。
读书讲书活动是从上个星期开始的,一个星期以来,七位老师按照自己的排班读书分享,书本的前言、推荐序和作者自序部分已经阅读完毕,从明天开始即将进入到正文部分的阅读和讲解。
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们总是互相之间及时回应。我具体采取的方式是,在我有时间的时候,打开书本,同步收听。对老师们讲解的精彩之处和解析得比较透彻的地方适当做一些记录。听完之后,针对记录再进行反馈。我的反馈来自于自己内心真实的表达:一方面是感谢老师们用心且精彩的分享,另一方面是通过老师们的解读带给我自己的收获和感触。
我想,在我的这些反馈中,读书的老师们或多或少也会感受到一些力量。因为当自己读完之后,能收到其他老师的反馈,会感觉到自己的劳动被他人看到,内心也应该感到很温暖且富有力量。
有回应,就有关系。并且回应得越及时、越具体,就说明彼此关系越紧密。
以下是一周以来,我对其他六位老师们读书分享的反馈汇总。罗列出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励自己,更用心地去聆听老师们的读书分享。
对丁老师读书分享的反馈:
翻开书本,同步回听了丁老师昨天的读书分享。丁老师声音很柔美,听着很舒服。您说《尊重与希望》这本书比较通俗易懂,确实是这样,这正是我们首选读这本书的原因,对于学习焦点比较好入门。一旦学习之后,就像丁老师所说的,焦点其实是一个高深的学派,这就是知易行难,任何学派的知识运用起来都是需要大量实践的。感谢丁老师的分享。
对段老师读书分享的反馈:
同样也是打开书本,同步的回听了段老师今天早晨的读书分享。段老师对自序部分的阅读和解析真是让我大为叹服。
首先是觉得信息量很大,让我印象深刻的点太多。
段老师对“动态美”的理解很到位,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的一个践行过程。关于“高人指路”,段老师又翻开了夏老师的分享,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人高人指路,就像您说的,在高人指路的过程中,还要靠自己勤奋的学习。
最后的一个部分,关于“知易行难”和保持“极简”的心,段老师结合自己做了反思,要放下评判之心,这一点也是我要努力去做的。
非常感谢段老师的分享,我想您的这份坚持,一定会化为对焦点的热爱,当您热爱了,您就会有推广的使命感。在当下,保持您的本心,接纳自己,等待使命感的到来。
让我们一起抱团前行。独行快,众行远!
对吉老师读书分享的反馈:
吉老师的声音特别清纯,吸引我打开书本,同步对着学习了一遍。吉老师针对一个自然段,解析得非常透彻。尤其是对里面的关键词:代表性问句、合宜性、核心要素等,高度融入了自己的解读,加上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让读书更加灵动、更加厚实。
对宁宁老师读书分享的反馈:
宁宁老师的解读很干练。您说得对,焦点易上手,易模仿。焦点的主要方向是,让来访者看到未来,充满希望和力量。特别赞同宁宁老师的观点:静下心来读书,能看到很多不一样的细节。恭喜宁宁老师已经站在数轴的原点位置,再往123无穷大的方向行进。您的这个比喻针贴切!
对夏老师读书分享的反馈:
夏老师的声音温婉甜美。仔细品味您的解读:在行动中产生顿悟。“可贵”一词意味着美好,给予对方能量,带来尊重和希望。共同建构中的“共同”二字,代表着平等、合作与互动。语言的角色:这个世界是有我们的语言建构的,学习心理学就是学习如何说话。我特别认同夏老师的这些观点。
对梁老师读书分享的反馈:
梁老师今早的读书分享太精彩了!特别特别的实用,我连续听了两遍。今天第一次知道了后现代和前现代以及现代的区别。谢谢梁老师如此用心的给我们普及这些知识。在上班路上又听了第三遍,梁老师讲的内容,已经入脑入心了!怪不得刘老师曾说过,一节课要听7遍才能领会!谢谢梁老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