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说新语》总论
《世说新语》原称《世说》,为南朝宋刘义庆及其门客所编,内容是魏晋名士的言行轶事,鲁迅先生称其为“志人小说”。
刘义庆(403~444年)是南朝宋的宗室,宋武帝刘裕建宋,取代了东晋,他很赏识刘义庆这个侄子,称其“此吾家丰城也。”但宋文帝登基后,猜忌宗室,骨肉相残是刘宋朝的常事,刘义庆为避祸,自请外放,从此对政治淡漠,其文人气质使其对魏晋风流深有感触,所以招揽文学之客,寄情文史,编写了这部《世说新语》。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乱世,北方少数族入侵,华夏衣冠南渡,政治腐败,战争灾祸频发,民不聊生,但同时又“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世说新语》历史上被看做“清谈之书”,魏晋时士族门阀主导政治,社会上兴起“清谈”之风,其利弊颇有争议,有言清谈误国,有言清谈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思想解放。书中推崇的高超的生命智慧、超脱的人生态度、不为物累,精神自由的人生状态,就是后世人称的“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文采斐然,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记言则玄远冷俊,记行则高简瑰奇。”
《世说新语》分36篇,笔记故事上千,所记的人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所记事迹则是传闻逸事,不见于正史,刻画的也只是人的片面,但足可反映出魏晋风流。
今择其趣者,翻译评价,做一笔记以备忘。
二、选粹
1、荀巨伯以义存郡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
译:荀巨伯去看望生病的朋友,正碰上胡人攻打城池,朋友对巨伯说:“我如今难逃一死,你赶快走吧。”巨伯说:“我远道来探望你,你让我离去,这是败坏道义而求生,难道是我荀巨伯能做的行为吗!”,胡人进了城,对荀巨伯说:“大军开到,整座郡城的人都跑了,你是什么人,敢独自留下?”巨伯说:“我的朋友生病,我不忍心抛下他,宁愿用我的身躯来替代我朋友的命。”胡人们互相议论,说:“我们这些没有道义的人,却杀进有道义的国土。”于是胡人大军退去,整个郡城都得到保全。
胡人能做到这样,是盗亦有道。
2、割席断交
管宁、华歆[x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xīn]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译:管宁和华歆[xīn]在园子里锄菜,地上有片金子,管宁照常挥动锄头,与见到瓦片一样,华歆却捡起金子,又扔了出去。又一次两人同坐一张席子读书,有大官乘高车路过门口,管宁还是照常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门去观看,管宁把席子割断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成语“割席断交”由此而来,魏晋时中国还没有高桌椅,人们席地而坐,“筵席”“席位”等词汇可看出中华文明的传承从未断绝。此则故事反映管宁的高洁,其实华歆[xīn]也不是不堪的人,为官清廉,后来还推荐了管宁,是够朋友的人。
3、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jù]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译:孔融被捕,家里家外的亲戚都很恐惧。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他们两仍然玩着琢钉游戏,一点没有惊慌的神色。孔融对前来抓他的差使说:“希望刑罚只到我身上为止,两个儿子能否保全呢?”儿子从容上前说:“父亲难道见过打翻的鸟巢,里面还有完好的鸟蛋吗?”随即,拘捕儿子的差使也到了。
孔融是孔子后人,建安七子之一,恃才傲物被曹操所杀,儿子也被株连。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成语出于此典故。
4、战战栗栗,汗不敢出的钟会
钟毓[yù]、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yáo]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钟毓、钟会少年时就有名声,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对他们的父亲钟繇[yáo]说:“可以让你的两个儿子来见我。”于是召见他们。钟毓脸上出汗,魏文帝问:“为什么你脸上出汗?”钟毓回答:“我战战惶惶,汉出如水浆。”文帝又问钟会:“你怎么不出汗?”钟会回答:“我是战战栗栗,汗都不敢流了。”
钟繇[yáo]是曹魏重臣,书法家,上承蔡邕[yōng],下启王羲之,是楷书之祖,两个儿子也很厉害。钟会比他哥哥胆子大,见到帝王也不畏惧,还能对答如流。钟会好权术,有智谋,野心大,和邓艾伐灭蜀国,此后钟会在蜀地叛乱,兵变被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