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照例5点半自然醒。洗漱完毕后拿起三个月前买的一本书,秋叶老师的《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

很神奇,秋叶老师的书里提到一句这样的话,如果一本书,你放在那里很久都没有拿起来去读,是因为你还跟它没有缘分。看来今天是有缘分,所以把这本书拿起来读。大清早的就干货满满,下面列举部分我所得。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一般我决心要做一个领域的主题阅读是准备快速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要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我就必须先建立像专家一样的视野和格局,来思考整个领域有哪些需要我去学习的问题。
主题阅读就是先圈定一个感兴趣的领域,然后搜集这个领域可以找到的图书,论文,网文进行阅读。
这样读书就把自己变成一个容器,而不是搅拌器,容器的特点,只能装一点点东西,要进新东西,就得扔掉一些旧东西,否则装不下,而搅拌器可以把不同的内容重新组织,变成更容易吸收的饮料,成为自己身体需要的营养。
读实用的书,第一层境界是你看懂别人的道理,第二层境界是自己能照着讲出来,第三层境界是自己能有意识的去运用,第四层境界是能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来,达到第四种境界恭喜你这道理总算属于你了。
读书,如果你对一个领域不是很了解,那么你就继续读书,继续读书,反复读几遍,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反思,总结,那么到了一定程度上你就会开窍了。
所谓开窍,就是我自己的头脑里形成了一套分析问题的框架,只要是和这个领域相关的问题,也不管合适不合适,我可以先拿这个框架就套用一遍,大概也还能得出一些结论。这样读书很重要的一个收获就是,反复读几本相对结构化,系统化的关于某一领域框架和业务的入门经典书。反复读,读透了,就达到了今天做事的方法论地址了。
人的大脑好比是硬盘,而且可以看作是容量无限的硬盘,会读书,就要学会给硬盘建立索引,然后往里面放资料,但是很多人没有先给硬盘分区,直接把西过来的东西一股脑丢进去,以为反正容量够大,结果悲剧了。
建议大家坚持读书,厚积薄发,不期速成,功不唐捐。
清晨读书的效果确实很好,思路清晰,大脑吸收顺畅。半个小时学习了那么多,挺好。
输入就要输出,这样读书的效果才能更好。就上面的部分学习内容,我的反思如下:
昨天在再行约见了萧秋水老师,约见成功,但具体时间还要再定。我总是觉得很,自从约了知识性管理大牛以后,我自己也不能太逊色,这样都无法在一个平台上沟通,所以这两天脑子就非常清晰地看到自己以前想到的一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可操作的一点一滴的步骤。
回到秋叶老师的《如何高效读一本书》的部分摘要,我所感我所悟,我们来看一下第一条。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在笔记上,我还特别把它翻译成了英文:Confidenc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gold.最近的两三年,我常常觉得自己完全没有信心做任何事情。所以可想而知,一个自己都不能相信的人,怎么能够让别人信服你?今年开始,慢慢的尝试去做一些事情,慢慢的让自己的信心,更加充沛。你只有完全认同自己在做的一些事情,才能够逐渐树立这种对自己的信心,那么,别人对你的信任度才会越来越高。
读实用书的第四种境界,能够用自己的话,把所学的内容总结出来。这应该是输出的最高境界,我觉得不管是读实用书也好,还是任何学习也好,都需要达到这种境界为最佳。这样你才能够知道,你所学的内容是如何和实践相结合,而为你所用的。只有这样你才能够觉得,我确实是把这样东西学到了。
那针对这一点,我们全家也都在做着这样的尝试。首先对于我来说,我学习到的一些新的理念,新的好的做法,我会立刻去把它实践起来,虽然这是一个逐渐实践的过程,但是好在我立刻就开始做起来。老公陈先生也是如此,他学到一些新的经济方面的概念,经济方面好的剖析的思维,他也会每天在家里练习,把它换成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孩子Steven陈在喜马拉雅上的电台,录制的内容也逐渐由朗诵,背诵,过渡到自己来讲述故事,用自己的话讲述出来,这又是一个不一样的境界。
建议大家坚持读书,厚积薄发,不期速成,功不唐捐。
就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