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

作者: 媛之后 | 来源:发表于2017-03-20 15:55 被阅读0次

    昨晚八点多,我们从爷爷家出门,突然听见孩子欢喜地叫道: “妈妈,那颗星星是我的!”。我抬头看夜空,星星不多,但很亮。我明白她的话,意思是她是从她所看到的那一颗星星,来到我们这个星球的。这是幼儿园里生日庆典上的故事。讲小天使们如何在星星上玩耍工作,看到地球上的女人男人,心生向往,于是跨过彩虹桥,从星星王国来到了地球上这一对父母身边。她说那句话的语气很肯定,“是我的”,听起来又让人产生另一种理解,似乎天上的星星,也成了独属于某个人的财产,甚至不惜编上093241的编号记之,或者取上某某小恒星作名字,就如同那些天文学家擅长的事。我不禁暗自好笑。又展开另一番遐想。

    1.和星星有关的往事

    想起有一段时间,似乎是在我八九岁的样子,晚上躺床上睡不着觉时,在黑暗里想“死亡”这件事。“死”就像是人睡着了,很久很久,一直睡下去再也不会醒来。于是向前回溯,我不知道在父母生我有我以前,这世界是怎样的,但从历史书里可以知道;睡着了以后,这世界也似乎与我无关了,我也不知道这世界怎样,但是第二天太阳升起天亮了我就醒来了。睡着了就总有醒来的时候。可如果永远永远睡着的。。。。。。永远永远,究竟要到多远呢?我如跌落无底深渊一样推想下去,推想到人类的末日,生物的绝种,地球毁灭,太阳的冷却,宇宙的灭迹。却一直不能醒来。那我究竟去了哪里呢?“时间”这东西还有吗?这种“没有时间”的状态让我不能想象,一个个的呼吸鱼贯跌入“过去”的深渊。我害怕起来,屏住呼吸静静听墙上的钟“滴答,滴答”,告诉我时间的流动不可挽留。 这个问题我不敢去问父母,也没问过其他的人。其他人也从不说起,于是这个问题一直放在心中。“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有关人生的三大终极问题,就这样第一次播种到一个孩子的心田。在那些夜深人静的时候,让我屡屡为之失眠。又在之后的每一次生命的岔路口上,指引我去寻找答案。

    大学毕业时,亲爱的外公外婆相继过世,我很难过,更愤慨于父母未及时告知我去见最后一面。有人宽慰说,死去的亲人是会变成一颗星星的。于是每当我想起童年,想起老人们时,就会抬起头看夜空,闪烁的星星,想象他们慈祥的面孔,想象他们正在天上冲我微笑。这是星星带来的慰藉。后来自己有了孩子,成了一个多愁善感的母亲,又听了《小王子》的故事,更是伤感到无法自拔。也许作为孩子的我,也是从某个星星上来的呢。这些都是星星带给我们的美好启示。

    2 “我”和“我的”

    究竟什么是属于我的东西呢?星星显然不是,天空中的太阳月亮,也不是,蓝天白云,山川河流,大地,石头,植物,动物,也不是。这些是大自然的产物。甚至我们人类,也是。多么孤独!

    那我们的金钱,以及用金钱买到的东西,汽车,房屋,食物,衣服,这些是我们的吗?是,但似乎也不是,我们拥有它们,可以使用它们,但它们却跟我们的生命不同。这是我们人类创造的产物,但我们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有今生这一辈子有享用它们的权利。

    那我们的身体, 双手,双脚, 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这些都是我的吗?答案似乎可以肯定。是的,这些是从娘胎里带来的。甚至一出生,我们就有了情感,以及一些独具的天赋。然而,正常人并不觉得自己拥有这些就很大的奇迹,相反的,只有失去时,譬如生病了,失了明,老去了,才会觉得青春短暂,想起要珍惜爱护自己的身体。 

    那我们的孩子呢?当然不是。纪伯伦曾用这样的诗歌讨论过孩子。“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我们似乎也不属于其它的任何人。我们虽然是父母所生所养,在家庭中长大,但我们的生命并不属于他们。我的孩子,最终也将长大、独立、与我渐行渐远。而人生伴侣之最亲密的关系,也将回归到自爱与自我成长为主的功课上来。

    在我与他人的不断交往互动中,从每一个事件和情绪的变化中,去感受,觉察,思考。我最终发现,除了我自己的生命,我一无所有。我们和其他人的距离,就如天上一颗颗的星星一样, 孤独,遥远。各自闪耀,独特辉煌,但远远望去夜幕中的繁星相连,却成为一片灿烂的星河奇迹。我们人类一个个彼此不同的生命个体,却能在某一时空共存于这个宇宙和星球,繁衍,创造,相遇,分离,这是多么奇妙的生命之奇迹!

    3. 我到哪里去

    我的这种像孩子一样的好奇心,牵引着我在自己的人生之旅上,做出一个又一个决定,最终离父母曾为我预想的职业发展之旅越来越远。高考后,父母给我选择了一所师范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到许多年后我才明白了选学校和选专业,对一个人有着重要而不同面向的影响。选学校,是看它的文化氛围和底蕴,选专业,是跟随自己内在的兴趣或意愿发展某一方面的潜能。而当时,我和父母都对此一无所知。 选师范大学,是父母希望我以后能当老师,选计算机,是因为热门,以后好找工作,我们并不懂大学的课程设置,随主流至少是安全的。可我上学后才知道计算机有多枯燥和折磨天性, 但还是硬着头皮学啊学啊,甚至还拿过总学分年级第一名,差点保送去念研究生,但我知道自己的学习效率很低,一直自卑于数学上的愚笨。终于捱到毕业,放弃了读研,参加了工作,可还是两三年就跳槽,外企国企IT行业换了几个公司,做软件开发,做网络产品等等,积累得不少,比在学校轻松,但内心仍觉得不甘心。幼年的那三个问题,常常浮现在眼前。

    我记得大学寒假期间,自己一边泡脚一边捧着借来的周国平的自传,读得如痴如醉,直到泡脚水已经冰凉;还有在IT企业上班时,争分夺秒把当天所有的任务完成后,见缝插针地在电脑上读克氏;再到偶遇Anna老师,开启了用yoga身心疗愈之启蒙,毕业后纠结着要不要离职专职做瑜伽老师时,看的克里希纳穆提的一个演讲,在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下盘坐着,娓娓而谈的一个又一个问题点燃了我内心的火焰。第二天,我就递交了辞职信。从此,一个做了六年软件开发的理工科女生,转行到了自我探索的道路上,开始关注自我成长,渐渐明白内在的成长是一切根源。又因为孩子的出生,关注到教育,农业,艺术,开始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的人智学。这条路,还将继续走下去。

    我有的,只是原本就属于我的东西,是与生俱来的那些。除此以外,若还能得到一些,恐怕并不是金钱和名誉,而是经过日积月累得到的智慧和才能,在实践中获取的经验和教训。

    春夏秋冬,四季流转,时间当然不属于我们任何一个人。

    在时间的流逝中,我们总是在一定的空间里活动,我们在这个空间里,总要创造出一点什么。

    创作出来的东西,也只是时间的产物。我获得的,是那个过程当中,我所锻造出来的某种能力。

    我知道,真正属于我的,在死亡之后,丢下这躯壳后,我的灵魂可以带到星星上去的,必定是更高级一些的东西。那是一些永恒不变的美好的东西。 愿我能完成这个使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星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eie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