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朋友们总是把安全感挂在嘴边,其实任何一个人内心都渴望获得安全感。
真正拥有安全感了,内心才会平静如水,日子也会岁月静好,生活将会波澜不惊。从而无论面对多糟糕的环境,亦能宠辱不惊、从容面对。
其实一个简单的拥抱就可以辐射出意想不到的安全感,因为拥抱同时可以滋生爱意,有了爱生活处处充满阳光。
尤其孩子最需要安全感,婴儿时期就感知到用啼哭可以换来抱抱,温暖的怀抱就是最安全的港湾,最好的爱。
1
听奶奶辈总是讲小时候被抱的多的孩子长大后更有人情味、更懂得爱。所以孩子在婴儿时期我宁愿腰酸背痛多抱抱,尽量让孩子少躺在没有人情味的婴儿床上。
长大一点之后孩子在开心、委屈甚至我生气的时候总是死缠着要我一个拥抱,起初我觉得一个男孩子从小就不应该惯出这种娇气劲儿,于是大多情况下我会拒绝孩子的拥抱(现在想想当时的拒绝多残忍)。
直到有一次是孩子教会了我原来拥抱可以获得安全感。
3月初腿上切了个脓包,无论站着还是坐着抑或走路都会拉扯到伤口,上下车是最痛苦的疼。每天还要上班和接送孩子,有次不由得流出了眼泪,正在闹腾的孩子突然安静的看着我说:“妈妈,我哭了你会哄我。可是你哭了,爸爸不在家谁哄你呀?来个抱抱就会舒服点了,很管用的。”
说着孩子就过来用自己稚嫩的双臂紧紧地拥抱住我,这一刻我才真正体会并明白了拥抱的这层含义。顿时觉得很温暖,所有的疼痛和委屈不翼而飞,当时就算全世界抛弃了我都不会孤单。
我更加紧紧地抱着孩子,企图获得最大的安慰。这就是所谓的安全感吧!还好明白的不算晚!
如果在孩子开心和委屈的那些时候我不拒绝孩子的拥抱,也许我会更早明白孩子的心思、理解孩子每个成长敏感期,就不会在陪伴孩子一起成长时走那么多弯路。
如果在我生气的那些时候不拒绝孩子的拥抱,也许不仅可以冲淡我躁动的心情,更能让孩子获得满满的安全感和爱。
于是那天之后,孩子起床穿好衣服我就会拥抱一下孩子,直到孩子很满足地推开我说好开心。原来安全感就在爱和被爱的简单拥抱里,但常常会被我们忽略。
孙瑞雪老师在《爱和自由》中指出:真正会爱孩子的父母,他的孩子在各方面发展都非常出色。比如说孩子对父母的依恋程度比较小、独立性强、思维开阔、自信、记忆力好、解决问题能力比较强,同时孩子快乐无比。
即使在陌生的环境中也容易建立安全感。因为他有一个稳定的爱的环境。
而这个环境最好的营养液就是来自爸爸和妈妈抑或其他亲人的拥抱。
无论在什么境况下,请不要吝啬自己的怀抱,张开双臂,给予家人、朋友,尤其是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吧!看似简单的拥抱充满安全感,进而滋生浓浓爱意,让彼此走的更近,更懂得珍惜。
2
记得上大学那会,被誉为俄罗斯美美的舍友经常会拥抱一下大家。刚开始很不习惯,勉为其难地礼貌回应一下。
后来有一次晚上大概是太累了,被她拥抱时我闭上眼睛,两个人都没有说话很默契地拥抱了很久,久到被宿舍其他两个女孩叫起来,抗议我们“秀恩爱”。
当时很奇怪的感觉,但是觉得内心很渴望这样的拥抱。那时不懂从拥抱中获得的安全感,但我从此迷恋上了这样的拥抱。
后来变成是我主动索要宿舍姐妹们的拥抱了,而大家也在拥抱中似乎更加亲近、更加珍惜在一起的时光。
现在天各一方,甚至十年没有见面了,如今只能在梦里拥抱获得那份情谊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拥抱和触摸有利于心理健康。那些经常被拥抱和触摸的人心理素质要比缺乏这些的人健康很多。英语里面有句谚语也说“每天需要3个拥抱才能活下去,另外3个拥抱才能神采焕发”。
受传统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我们往往不善于甚至羞于拥抱,所以更不懂得拥抱的力量。从现在开始,无论什么时候,抛开世俗眼光,静静地享受片刻拥抱吧,足以让内心安全感爆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