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出书与读书

作者: 奔雷 | 来源:发表于2017-02-18 23:29 被阅读34次

    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四大理想“起它一个号、坐它一乘轿、刻它一部稿、讨它一个小”中有“著书立言”之说。大学的时候,有个哥们给我说过这么一句话:我这辈子一定要写一本让自己满意,让自己感动的书。因此,我曾经一直以为,出书是件特别难的事。

    后来, 看到一些人工作个几年就将自己在某个领域的工作经验以文字的形式总结并集结出版,那时候虽然觉得出书好像不是那么难,但依然认为出本书是件很酷的事,而那些写书的人也一定很厉害。

    出书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吗?

    再后来,发生了两件事,改变了我对出书的看法。

    一件是前几年的事。当时我在一家创业公司上班,有一家我到现在都不知道他们主营业务是什么的公司找到我们,说他们准备出一本关于创业的书,想采访一下我们,然后可以将我们的创业故事写到书里,后续会去一些高校做宣发。收费好像是一万块钱左右,我当时的想法是,虽然通过书做宣传是一件高大上的渠道,但书的出版、宣传周期太长,对于一个创业公司,还不如把钱花在能够迅速见到效果的渠道上。但当时老板统筹考虑还是答应了,也就将我们的创业故事写了进去。

    后来忙于工作,就把这事给忘了。直到有一天我去一家书店看书,在一排讲创业的书籍里看到了这本书,那时我已经离开了那家创业公司,那个创业项目也基本算是失败了。我拿起那本书翻到关于我们的那一段,好像只有几页,我看了写的内容,讲我们的想法和经验,然而那些我们后来失败总结作为教训的内容却被当做经验写了出来,这岂不是误人子弟嘛!我又翻了这本书的其他内容,都是以一种高调赞扬的姿态去描述的。我想这本书的出版方也收了那些创业项目的钱吧!

    我不知道那本书关于其他几个创业项目的描述有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但这种公司真是够无耻的。收费写软文,将软文集结出版再卖钱。这些烂书充斥在好书之中,不但骗了读者的钱,还占用了读者的时间,更严重的是可能会误导读者。

    再后来听一个在出版公司上班的朋友说,他们公司接企业传记的项目,就是收费写某个企业的传记,然后公开出版,企业先内购几千册。我想我们在这种传记里能够看到的一定是这家企业想向外界传达的内容,其实,就是一本“软书”。

    第二件事是年前的一天。由于我在简书上写了几篇关于运营的文章,一位朋友在简书上给我私信,说是某某出版公司的,想请我写关于运营的书,他们负责编辑和出版。开始不明所以的我还很兴奋,就多聊了几句,了解他们的模式。然而,我自知自己还没到出书的水平,就谢绝了他们的邀请。后来我看到有朋友也接到他们的邀请,我才知道,他们是撒网式地找作者,这样找到的写作者其实是良莠不齐的。

    这两件事让我知道,著书不再是立说,而成了一种商业行为,一种某些利益群体捞钱的方式。我不再认为出书是一件多么崇高的事,而在我个人选择读书的时候也更谨慎。

    随着阅读经验的丰富,慢慢能够分辨出好书与烂书,也越来越意识到时间的价值,不想让烂书占用自己的阅读时间。在我看来,要么能够带给我我未曾接触过的知识,要么能够拓展我的视野,给我新的思考方式,这样的书才称得上是好书。那么我是如何分辨好书与烂书的呢?

    首先,我信得过的人推荐的书我通常认为是一本好书,它不一定符合我的兴趣,但不至于是烂书,因为我信得过的这个人帮我做出了筛选,而这种信息筛选的方式往往会比其他方式更好一些。这里信得过的人不一定是认识的朋友,也可以是一些名人学者。

    其次,了解一下作者,看看作者背景履历如何,甚至可以查查作者写这本书的经过是怎样的,写一本好书可能需要作者从搜集资料开始几年甚至更多时间才能完成。一个仅仅是追潮流、蹭热点、标题党的人是写不出什么好东西的。

    最后,看目录,大体了解一下这本书的框架,看框架是否合理。再找到目录中你最感兴趣的那部分内容,去看看观点是否新颖,能否吸引你。这多多少少也可以去判定一本书的水准。

    当我们带着疑问试图通过书去寻求答案时,往往能够主动探索到适合自己的好书,这种情况下读书的效率也会很高。随着读书经验的增加,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筛选好书的方式。总之记住一句话:珍惜时间,远离烂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出书与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eka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