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逆转和预防致命疾病的科学饮食这本书提出:饮食其实就是一场零和博弈。当你选择吃一样东西的同时,等于选择不去吃另一样。
当你随便把东西塞进嘴里,就损失一次把健康食物送进嘴里的机会。选择什么样的食物,是一门学问课,更是一门实践课。我们如果不知道什么是垃圾食品,自然是选择随意塞,想吃啥吃啥,根本不用博弈。而当我们明明知道垃圾食品对身体不好时,还是在一次次选择中它,健康与诱惑间就形成了博弈。
当今时代“富贵”病越来越流行,人到中年越来越多的人难以摆脱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的侵扰,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我家父亲患冠心病时,大家以家庭史来解释,后来父亲痛风、母亲糖尿病,其它年轻人体重超标,大家才知道富贵病反应在身体上是这么回事,知道是吃出了问题。
按说既然已经知道是吃出来的病,就应该努力改变饮食习惯,少吃一些促进三高的食物。但我观察周边的许多朋友还是不能很好地控制进食的东西,也有许多人在挣扎,想管住嘴,却又做不到。不过,能坚持拒绝不健康食品一次,就保护了身体一次。比如,我最爱吃油条、爱吃猪脚,在美食面前我也移不动脚。但一次次拒绝后,就给自己成功地贴上了自律的标签,自律这个身份又让我在多样食物选择过程中,只选择对的,不选择贵的、不健康的。
在食物的选择方面,我有三个法宝。
一是宴请时主动点菜。不论谁请客,只要是比较熟悉的朋友,我就会说我来点菜如何?我点菜的原则是荤素五五开,烹饪的方法有蒸炖煮的元素,当然我也会顾及喝酒的下酒菜、肉食主义者的爱好,毕竟要符合大众口味。时间久了,朋友们都知道我的爱好了,同时也比较认同我的健康饮食观,接受度高。但也有时,请客的朋友会坚持最后把把关,说菜不能太不上档次了。又加两个上档次的菜,往往是高热量、高蛋白质的菜。酒桌上进嘴东西也有控制,一桌子菜不能上什么、就胡乱地吃什么。多年对营养食物的敏感度已经形成,一桌子菜,我基本能把控住,什么菜可以吃什么菜不要碰,爱吃的可吃的菜最好不要超过三筷子。
二是把好家庭的菜篮子。居家进嘴的菜,是家庭主妇或采购员负责的。采购员的健康饮食观,直接影响了全家的进嘴东西。比如,即便在海边度假总是自己买菜、做饭。选当地的食材就是基本原则,相对即便宜又营养又安全。海虾、海带,适当多吃一点。平时吃不到的当地莙荙菜、芥菜、土小西红柿、红薯、豆角多选一点。先生爱吃荤菜,牛腩也买一点间隔着吃。吃一天大荤的,接下来就又豆腐小菜哄着他吃。所有的菜以炖煮为主。其实人的口味也是可以改变的,先生是长沙人,口味重。被我调整的淡盐、少油,又用豆腐代替一部分肉,省了不少钱还赚了健康。现在他反倒不愿意下馆子,说馆子里的菜已经没有了菜的原味了。
三是主动寻求营养健康知识,及时补充营养素。有了补钙、补碘、补抗氧化剂的食疗理念,黑芝麻、坚果、海带、新鲜水果就自然上了桌。凡是带了糖、带了添加剂、油炸的、膨化的、淀粉为主的食品根本就进不了家。选酱油都特别认真地选那种配料干净的,而不是简单看它所谓的大标签:0添加。
在饮食零和博弈中,你选择了健康的食品,垃圾食品就失去了走入嘴的机会,至少是减少了进食量,为了健康有效地长寿,不觉得很值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