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滑细长的白面条配上绿莹莹的野菜,就是今天的午饭。老公用臊子、油泼辣子、酱醋盐把饭拌好后,挑起一筷子往嘴里塞,不等面条下咽,就说,好味道,味道好。我问,哪个味道出头,他连连说,荠菜,荠菜。我赶紧吃一口,也不住地说,好吃,新鲜,味道正宗。
一年当中,我们饭桌上常用野菜调节口味、补充色彩。今年进入腊月,冰箱里面的野菜除了槐花,其它都被干掉了,就等过了年,春暖花开时再去采挖。往年的腊月,很少吃到新鲜的野菜,今天是腊月十三,三九的第五天。开启大扫除节奏,擦玻璃、洗被罩床单、清理冰箱,整理床下柜子里的衣物,一改往日年前几天集中干的习惯,一进入腊月就慢慢打扫。老公不喜欢集中兵力打歼灭战,而是慢节奏地过着每一天。早上八九点起床,喝口水开始吃饭,十点左右开始吆喝着出去晒太阳。每一次开着电车,到桥头公园,走步、喝茶、聊天。消磨两个小时后回家,看抖音,等着吃午饭。三点以后,开始做事,多数是干自己喜欢的事,家务活要等安排,吩咐什么就做什么,空间不扩大,内容不增加。退休几年,我的急性子就被打压几年,好歹磨的久了,不想争,也不想多说。
早饭后,照往常跟着出门,来到老朋友的大棚里,却把一个爱挖野菜的人性子挑起来了。大棚里的菜畦收拾的利落整齐。一畦菠菜、一畦油白菜、一畦蒜苗、一畦韭菜,一畦草莓,留有一畦大的地方铺实了耐火砖,摆上桌椅、茶具和音响等。两畦之间铺着砖路。朋友把长在菜边的杂草拔掉,却把荠菜都留着。老公进入喝茶聊天状态,兴奋的表现就是弯腰挖菜。不要菠菜、油菜、蒜苗、韭菜,当然,草莓还在休眠,茎叶快要爬到土里,等待发枝长叶的春天到来。
有许多荠菜紧紧抱着菠菜和油菜生长,越挨的近,越长得嫩,个头还大。是不是因雌雄的不同,对身边植物的依赖程度也不一样。小心翼翼地从菠菜旁、油菜下把荠菜的根挖出来,有的根比较粗,白色的,跟小葱白的根有些相似。锯刺形的长叶从根部向外由小到大,整齐如排队,个低的在里,个大的在外好,根部很脆,稍加用力就被折断。为了完整,摘掉黄叶时更加小心。老公的朋友拿来几个塑料袋,说把其它菜都挖些,尤其是菠菜一波一波地疯长,根本吃不了。荠菜已把袋子装满,捎带挖了一点菠菜。坐在暖棚里摘着荠菜,听着朋友电吹管里传出悠扬的《蒙古人》,感觉春天来了,大地已经是万物生长,生活如此美好,眼前这一切,要感恩珍我们的祖国,感恩这个时代。西藏日喀则发生了地震,有许多同胞失去生命、失去家园、失去亲人、失去即将来临的阖家团圆,还有些同胞受冻挨饿、无家可归。看到国家对他们做出的救助,看到社会组织个人献爱心,捐款捐物,内心深处触动很大。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道主义精神,更是对爱国主义情怀的体现和诠释。
享受着明媚阳光的生活,享受着不到春天就能吃野菜的幸福,不能忘记过去,忘记贫穷落后的时代。过去吃野菜是为了充饥,为了活命,现在吃野菜是为了新鲜,为了健康,目的不一样,也一样,都是为了保命。
母亲做野菜是高手。虽然她不懂荠菜是药食共用的植物,但她清楚哪种野菜可以吃。把荠菜轻轻焯一下,拌成一盆油少盐多的凉菜,就着玉米面糊糊,吃起来真香。把荠菜放进汤面条锅里,倒进一点点炒熟的葱花,吸溜吸溜,肚子里热热的涨起来。有母亲的岁月,就有享受野菜的味道。吃着荠菜,想着春天,想着母亲,想着还有多少人没有这种福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