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芝兰
《祖父的园子》是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作者是萧红。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园中景物,表达了我对祖父深沉的热爱与依恋,对童年园子中生活的深深思念。经过这两天的查阅和学习,我决定本次说课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把握。
1.读完本篇课文就被其中的自由自在和无忧无虑所吸引,这个作为说课的主要点去说。整篇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其实是两个方面即园中景和园中事。
2.在园中景部分,文中的排比句……愿意……愿意……愿意……让人充分感受到景的自由,可以联想到作者对自由的向往。
3.在园中事部分,祖父栽花,我栽花;祖父拔草,我拔草;……师生对话也很吸引人,特别喜欢。
4.作者萧红的经历令人唏嘘,具体如下: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发表长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5.最后学习阅读链接,感受凄惨经历,理解呼兰河传所蕴含的深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