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维里的墙

作者: 陈奕和 | 来源:发表于2022-04-26 12:21 被阅读0次

你好,今天为你准备的书是《拆掉思维里的墙》。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觉得自己被限制了,似乎做什么都不自由。比如:找对象要考虑父母的要求,找工作要受到经验的限制,甚至连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都显得那么困难。

在这些时候,我们就会抱怨自己为什么不是天选之子,为什么没有足够的幸运,甚至有人还会抱怨自己投错了胎,没有摊上个好爹,对吗?

事实上,没有别人限制我们,也没有外界环境限制我们,让我们裹足不前的是我们自己的思维。

这本《拆掉思维里的墙》就是帮助我们走出困境、找回自我的最佳工具。

这本书的作者古典是新东方教育与职业发展协会会长。他于2007年创办新精英生涯,致力于职业发展生涯规划,个人成长教育与咨询,帮助很多人解决了人生当中的困惑。他自己也曾有过困惑期,比如该不该按照父母的期待去读博士,该不该继续从事和土木工程相关的工作等等。

但一直以来,他始终选择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对自己的未来发问,终于一步一步成长为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从新东方讲师,到职业规划师,从学习心理学、教练技术,到创办新精英生涯,他如愿走在自己的人生大道上。

相信这本凝结了他心血和经验的书也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思考,让我们敢于对自己的生命发问,成长为自己眼中的成功者。

我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分成了五个部分,分别从安全感、心智、成功、选择和生活这五个角度,帮助大家拆掉思维里的墙,找到人生的方向。

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01你需要自己给安全感

不管你生活在中国的哪个城市,你身边可能都有这样的人:她们说自己想去到别的城市生活,却又舍不得眼前的安逸日子;她们说想要换个新工作,却又害怕会遇到新困难;她们明明已经不再爱自己的伴侣,却又不愿意开始一段新的恋情……

明明没有人阻止她们去新的地方、换新的工作、找新的伴侣,可她们却始终无法行动,就这样一天一天的陷在原来的生活里。她们是被安全感限制了。

安全感是什么,是一种渴望稳定的意愿,是一种让人觉得安心的东西。追求安全感并没有错,错的是她们将这种感觉的产生寄托到了外界,放弃了对自己的探索,从而成了安全感的奴隶。

既不相信自己,又随时害怕失去,我们终将被安全感奴役。事实上,安全感这种东西寄托到谁的身上都不靠谱,它毕竟是自我的一种心理需求,最终还是得靠自己来给。

相信你也曾经做过安全感的奴隶,我们来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恋爱不敢分手。

你和男友已经在一起三年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甚至已经见过双方父母,约定好了婚期。随着婚期一天天临近,你突然发现,自己其实和男友之间早已经出现了感情危机,你们之间已经没有爱情了。

而男友也觉察到了这一点,于是他和你提出:“趁我们还没结婚,要不就此分开吧,每人还能有个新的开始。”

要不要同意男友的建议呢?你陷入了沉思:

“我都已经快三十了,分手之后我还能找到对象吗?“假如我真的能再找一个对象,我还能找到比这个更好的吗?新的人真的能带给我幸福吗?

“都已经见过父母了,还来这么一出,我爸妈受得了这个打击吗?我会不会被别人指指点点啊?

“没有男人,我能不能一个人生活下去啊?”

你想了很多,越想越觉得害怕,越想越觉得应该保持现状,宁可凑合过一辈子,也不要放走眼前这个男人,于是你拒绝了男友的提议,选择和他这样走下去。

其实,你也可以预测到这个故事的结局,并不会那么美好,因为没有人真正得到了幸福。那么,你为什么不敢重新开始呢?很显然,还是由于没有安全感,你不相信自己能带给自己幸福,而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到自己的伴侣身上。

也许,作为一个女孩,我们从出生开始就被父母教育:女孩子应该柔弱一点,等着男孩来保护;女孩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应该嫁个好男人;女孩没有了伴侣是不能生活得很好的……

因此,在我们的脑海里会不自觉地将安全感与男性联系在一起,甚至将这种感觉扩大成依赖。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些女孩说:“你要是敢和我分手,我就去死!”类似这些威胁的话,要求男孩不要离开。

可是,这真的不是爱情,这是恐惧,这是你由于对自己不自信而产生的深深的恐惧。没有谁离了谁就不能活的,也没有人能够完全控制别人。

所以,当你把自己的快乐生活和安全感绑定在“男人”上面的时候,你就为今后的疯狂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你也将成为那种没有任何生存能力的人。这样的结局是多么可悲呢?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为什么要成为别人的附属品呢?所以,安全感这个东西一定要自己给才靠谱呀。

02心智模式决定你的命运

你是什么星座?你相信星座吗?好了,现在我说一段话,你看看这和你的星座匹不匹配?

你天生浪漫且富有幻想,对生活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热情,遇到约束和限制时你会感到不满。你很自豪自己是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的人,如果没有令人满意的证据,你不会接受别人的观点和说法。有时候你很外向,比较容易亲近,但有时候你却有些内向,而且沉默寡言。

怎么样,你猜到这是哪个星座了吗?它和你的性格像不像呢?匹配度有多少?

别猜啦,我也不知道这是哪个星座。事实上,这段话是从好几个星座的描述中摘出来的,是我东拼西凑的一段话。但有些人肯定会说:“哎,我觉得这跟我的性格还是蛮像的诶。”

这只能说明,我们都生活在自己的思维之墙当中。当我们对星座分析深信不疑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向着这些方向靠拢,让我们的心智被这些描述所控制。

简单来说,人们真的会变成自己觉得“应该成为”的人。我们看到的只是自己想看到的世界,而这就是心智模式对我们的影响

有一个著名的故事,相信大家也都听过,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的一个实验。他和同事来到一个学校,在全校名单当中随机抽取了几个的名字,并且告诉大家,经过测试,这些学生智商很高,将来肯定会有很好的发展,取得很大的成就。

果不其然,这些学生最终都成为了杰出的人才。而事实上,这些人并没有智商超群,也不是经过严格筛选出来的。但是学生们都相信了罗森塔尔的话,并向着杰出的方向不断进发,即使遇到了困难,他们也都能一一克服,最终成为了自己眼中的聪明人。

这就是心智模式的强大作用,你相信自己是什么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好像人们总说优秀是一种习惯,但其实优秀是一套心智模式。

那么,心智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呢?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影响:感官体验、社会与文化教育、成长经历。

1.感官体验能形成心智模式

就比如我从小被狗咬过,即使我长大了再面对小狗的时候也会感到害怕。

2.社会与文化教育

就比如文化层次稍微低一些的人可能会更容易迷信,而文化水平高一些的人更崇尚科学。

3.成长经历

比如如果一个家庭对孩子极尽溺爱,那么这个孩子往往也更会以自我为中心。

以上这些因素影响了我们的心智模式,而我们的心智又决定了我们将成为什么样的人,甚至可以说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于是,在这个时候有人会说:“是不是我们这一辈子就这样被安排好了呢?毕竟环境、家庭是无法自主选择的呀!”

不是的,虽然我们不能改变我们的过去,我们却能改变对于我们过去的看法,这就是心智模式的伟大之处。

03 绝不可能人人都成功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这些“秘诀”:成功不难,只要坚持做一件事情就好;只要怎样怎样做,就一定能成功……

还有这些故事,比尔·盖茨从哈佛退学创办微软,肯德基上校经过1009次失败终于成就炸鸡帝国,李嘉诚初中毕业却成为一代富豪……

所以,我们只要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就一定能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对吗?

不对,而且是大错特错。如果说富有就等于成功的话,必须有很大一部分人作为衬托,这些富有的人才能凸显出来。如果每一个人都非常富有,那么成功学也就不流行了。

你不得不承认的是,成功永远是小概率事件,绝不可能人人都成功。当然,混得非常凄惨也属于小概率事件,大部分人都过着不太成功也不太失败的例子。

为什么我们不能复制那些成功者的路径呢?因为那些成功者的案例几乎是无法模仿的。

就拿比尔·盖茨来说吧,他从哈佛退学已经举世闻名,甚至还有人会拿这个例子来说明“读书无用”之类的。

在这个时候,我只会说:“你可拉倒吧!你只看到了事情的冰山一角。”

比尔·盖茨为什么敢从哈佛退学?首先因为他有一个衣食无忧的家庭。他的父亲是著名律师,而母亲是银行家的女儿。而他的母亲也是比尔·盖茨建立高级人际关系网络时最关键的一环,如果没有他的母亲,比尔·盖茨不可能接触到IBM的高层,也不可能推销自己的方案,更不可能最终闻名世界。

比尔·盖茨之所以能投身到计算机行业,这与他的家庭条件也密不可分。正因为家里不差钱,他才能购买当时最新的计算机,并且接触到编程。

如果他没有这样的家庭,他不可能拥有最好的资源,更不用说成为世界上最好的程序员之一。

只有满足了硬件条件之后,商业眼光、技术等方面的比赛才真正开始。

所以,模仿比尔·盖茨就能成功?那你一定死定了。

包括李嘉诚也是。我们往往对他的出身津津乐道,可是不要忘了,他创业的第一桶金可是他的岳父借给他的。

我想,他的故事,我们也很难模仿。

那么,这个时候就会有人问了:“那么,我们一辈子就无法获得成功吗?”这要看你对成功的定义是什么。

如果你觉得成功等于富有,甚至是超级富有,那么,对于一般的人而言,真的是很难的。但我们对成功的定义不该如此狭隘。

成功的定义应该有很多种,因为每个人都值得活出的精彩。对于有些人而言,成功是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对于有些人而言,成功是在自己的领域成为权威;对于有些人而言,成功是周游世界……

而要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都需要付出努力,不断前进。当我们比前一秒的自己更加优秀,当我们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这难道不是成功吗?

所以,成功的定义应该是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成功就在你此刻的脚下。

04你需要一见钟情很多人

父母们常对我们说要找一个能结婚的人谈恋爱,也有人说过,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

事实上,我们不要只和要结婚的人谈恋爱,而应该在年轻的时候一见钟情很多人,两情相悦一些人,最后才会白头偕老一个人。这是为什么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例子。

小静就只想和能结婚的人谈恋爱,碰巧的是在这一年当中她正好接触到了有结婚想法的三个男人——一个小男生,一个老男人,还有一个同龄人。

她首先选择了小男生。小男生说对她一见钟情,只想和她结婚。她也觉得小男生年轻有活力,跟他在一起的时候有种回到学生时代的感觉。但是好景不长,三个月之后,恋爱的激情褪去,小男生的新鲜劲也过了。他对小静说自己又对另外一个小姐姐一见钟情了,要离她而去。于是,小静就和小男生分手了。

小静的第二个对象是个老男人,毕竟刚刚吃过小男生的亏,所以她觉得小男生还是太幼稚了,应该选择一个成熟稳重的。正好出现了一个老男人,也想要结婚,于是小静和他交往了。可是,小静又发现了问题,老男人竟然想要马上领证。小静觉得太快了,双方可能都还不太了解呢!

但是老男人说自己年纪不小了,和谁结婚都行,关键是能马上结婚。小静觉得很不可思议,觉得这也不太靠谱,于是赶紧和老男人分手了。

这下小静更谨慎了,但是她的原则还没有改变,一定要找一个能结婚的人。这时候出现了第三个男人,是她的同龄人,也愿意结婚。小静觉得这下应该妥了吧,同龄人应该有话聊,应该更靠谱一些吧。

于是小静和这个同龄的男人在一起了。可是没过多久,小静发现这个人就是个大忽悠,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嘴上说着和她结婚,背地里又在勾搭其他的姑娘,简直是个大渣男!

小静质问男友:“你不是说和我结婚吗?怎么又去找别人呢?”男人回答说:“如果没有更好的人,肯定和你结婚呐!”小静生气极了,果断地和男友分了手。

诶,为什么小静抱着结婚的想法只能找到这样的男人呢?因为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是需要尝试的呀,很少有人能够一步到位。

如果只想要结婚这个结果,而不去尝试,那么,我们得到的结果往往是不如人意,或者一直等下去。

我们常常以为真命天子是靠等到或者遇到的,其实,真命天子是靠自己找到的。你不多遇见一些人,多和一些人相处,怎么知道什么样的人才是适合自己的呢?

不光恋爱是这样,找工作也是如此。

总有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想法:一旦我发现了真正想做的事情,我就会倾尽全力。但是你连试都不试怎么会知道这个工作就一定适合你呢?毕竟光看表面,而不深入去做,是无法得知其中的真实情况的。

总而言之,年轻的时候,我们应该凭着好奇心尽可能多尝试一些,慢慢地在其中找到自己喜欢的,最后再专注其中一个。虽然尝试总是冒险的,但不尝试就是最大的冒险。

05请活在自己的剧本里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听话,要孝顺,所以等我们长大了之后,我们所做的很多决定都和父母脱不了关系,比如上哪所学校,读哪个专业,去哪里工作,找什么样的对象,在什么时候结婚…

但是,在顺从他们的时候,你真的开心吗

其实,你的生命应该由你自己做主,毕竟这是你的一辈子。

我们身边有过这样的例子,一个很优秀的女孩子,突然回到家乡,突然宣布结婚,而男方是父母给她挑选的。但是没过多久两人就闹离婚了,父母震惊,朋友不解。

人们问她:“为什么,那个男人不好吗?”

这时候,姑娘会这样回答:“他什么都好,只有一点不好,那就是我不喜欢。”

活在别人设计的剧本里,你永远只能成为一个配角,甚至是一个傀儡,所以,请活在你自己的剧本里。

那么,活在自己的剧本里不会让父母伤心吗?那就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吧!

这个人叫小刘,名校毕业后,他去了一家外企工作,可没过多久他就辞职了。他去干嘛了呢?他盘下了一个摊位开始卖光盘。

如果你是他的父母,你会支持他吗?肯定不会吧,你可能还会想“打死”他:“怎么养出这么个儿子?”

是的,小刘的父母、女朋友,还有女朋友的父母都不理解他,都不支持他。但是,小刘坚持了下来,三年之后,小刘创办的公司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大的光磁产品代理商,并在全国各地开设了十多家分公司。而小刘的个人财富突破了千万,他成为了家里的骄傲。

相信大家也猜到这个小刘是谁了,对吧。

小刘没有按照父母的意愿去生活,虽然在一段时间内,让父母生气,让身边的人失望,但是到最后他终于得到了家人的认可。

所以,让父母停止质疑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尽快开始你的行动,然后用事实证明给他们看!

毕竟本书作者古典也是如此,他一个土木工程的毕业生去新东方教英语也是顶住了重重压力的,但是他用自己的行动向父母证明了自己的剧本没有错。因为自己的剧本只有自己才知道该怎样演。

那么你准备出演自己的剧本了吗?

到这里,你就已经学会了《拆掉思维里的墙》的全部精华内容。

今天,我们知道了安全感最安全的来源就是自己,只有自己变得强大了才能应对外界的所有挑战。我们还知道虽然我们不能够改变过去,但是却能改变对过去的看法,以一种全新的心智模式开启新的人生。

因为成功的定义没有标准答案,我们可以通过尝试去不断靠近梦想,因为人生属于自己,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做自己的主人。

对于我而言,我知道了成功是无法进行绝对的比较的。我们不能盲目地和别人进行比较,收入、地位、权力等等,这都不是标准答案,只有活出自我,才算不负此生。

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都能明白一些道理,不管是关于成功的,还是关于自我的,还是关于思维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你在某些问题上豁然开朗,也希望给你的生活照进一些光。

只愿你越来越好,找到自己的方向。

相关文章

  • 《拆掉思维里的墙》

    拆掉思维里墙;拆掉思维里的墙;拆掉思维里的墙;拆掉思维里的墙………………。我的脑海中在使劲中的回忆,当初这本...

  •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古典老师《拆掉思维里的墙》这个标题很是形象,拆掉思维里的墙即拆掉思维定势、思维陷阱、条条框框。从小到大,我们生活在...

  • 复盘66 2018-03-26

    上班 阅读完《拆掉思维里的墙》 背单词 明日任务: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 重新阅读《跃迁》书籍 ...

  • 拆掉思维里的墙

    拆掉思维里的墙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是不断拆掉自己过往旧的思想和思维模式,拆掉思维里面的墙。 当你认识到思想是有墙...

  • 2019年第15本书阅读复盘

    书名——《拆掉思维里的墙》 作者:古典 新精英生涯创始人,著有《拆掉思维里的墙》,及《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跃迁:...

  •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分享稿

    5月5日(周六)读书分享:《拆掉思维里的墙》8/14 【读书分享】 姓名:宝贝豆叮 书名:《拆掉思维里的墙》 作者...

  •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27/33【33天写作】 时间:2018年2月25日 主题:《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书名:拆掉思维里的墙 作者...

  • 拆掉思维里的墙,看到光

    “拆掉思维里的墙,看到光”,《拆掉思维里的墙》跋的标题,书读至最后看到这句,脑海中浮现这样的画面,被零散拆掉的围墙...

  • 拆掉思维里的墙

    《拆掉思维里的墙》作者:古典 今天读了《拆掉思维里的墙》,顾名思义,是要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开启新的认知的一面。 ...

  • 思维

    拆掉思维里的墙,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是不断拆掉自己过往旧的思想和思维模式,拆掉思维里面的墙,当你认识到思想是有强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拆掉思维里的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erc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