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脑海里记得写赞美母亲的诗词数不胜数。如孟郊《游子吟》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王冕的“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白居易的“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等等。而关于知道写父亲的确寥寥无几。仔细想来大概是因为从一出生陪伴着我的更多是母亲吧,当我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她就照顾着我的吃喝拉撒。中国早期的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等思想影响着母亲的成长,母亲不识字,所以家庭主妇的帽子母亲一直没有摘下来。
在我家一直都是母亲主内,父亲主外,但现在父母亲都在家,很多事情她们就商量着一起做,但大事还是父亲做主。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一直都认为母亲情感比较细腻,父亲不太善言辞,感觉我们的很多事他没怎么过问。其实比起母亲的确是,但这两年来听身边的朋友提前她们的父亲,我渐渐发现原来我父亲是个感情细腻的人,他关心我、爱惜我。
父亲是个感情细腻,时刻关心着我的慈父,这要从两年前出远门开始。高中以前不管是学费、生活费、买衣服什么的钱都是问母亲要。所以经常都会叫母亲:“妈、没生活费啦,”“妈、我们要订学习资料,要多少多少钱,”“妈,我们的学费要多少多少……”如果有时母亲没在家,就会问:“爸,我妈呢?”反正就是不问父亲要钱。直到上大学离家远,几个月才回一次家,母亲又不怎么会玩微信,所以生活费学费等一切的开支都是问父亲给。正因为这样,渐渐发现父亲的细腻。
本来每个月父亲都会给我一个月的生活费,但只要到第三个星期,他就会问我还有没有钱,过节这些从不问直接给我发红包,偶尔周末这些也给我发个红包,他说女孩子用钱的地方多。即使不问钱的事也三天两头的打电话来嘘寒问暖。除了这些,今年我发现父亲变得更加细腻,有时我会说他变得浪漫了。比如两个月前我生日,他早早的等着准时准点的给我发生日祝福,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看着时间是早上五点过,我还好奇的问他,结果他说那是妈妈生我时的时间,就这样被他的浪漫感动哭了许久。
我还有着哥哥弟弟没有的待遇,只要是重点的活父亲从不让我做,哥哥在家就叫哥哥,没在就叫弟弟,都没在他就自己动手。还有就是我要求的父亲从不拒绝,除非他忙。前几天弟弟说要去外婆家接老表们来我家玩,看着太阳大他就叫爸爸送他过去,结果爸爸说:“这一小恰恰路,自己去,别和我融。”
昨天我送老表们回外婆家,走的时候我和父亲说今天回来,也没叫他接我,结果五点的时候他语音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说现在,但太阳有点大。我还说:“老爸,你在忙没有,没有的话开车溜达溜达来外婆家嘛,”他知道我要他来接我,故意说来外婆家做什么?我笑着说:“随便把我骚回家。”就这样十几分钟后父亲就真的到外婆家来接我了。到家母亲说他偏心,说前几天我弟叫他他怎么也不送,重女轻男,结果父亲说:“女娃娃要富养男孩子要穷养。”
为了那么爱我的父亲,从外婆家回来我做了他爱吃的茄子,他喜欢用火烧再烧点辣椒做蘸水,但家里没烧火我就用水熟然后把它分成一条一条的,用电烤箱烧了些辣椒,还做了在外婆家学的豆腐壳,他连说好吃。我强制性的要求在大姑家刚吃好饭回来的母亲尝尝,她说和我外婆做的一样好吃。有了爸妈的认可,顿时心里美美的。
如果有一天有个男孩子说他是最爱我的,那我会告诉他最爱我的男孩取了我妈。
外婆细心的教我做豆腐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