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浪大化中

作者: 扣舷而歌 | 来源:发表于2022-03-04 17:23 被阅读0次
                                       

      人是什么呢?答曰:是一种动物。这是我们对很多有生命的东西和自己做出对比、考察之后得出的结论。人有生命,能跑能跳,可以吃喝玩乐,有喜怒哀乐,可以和自然共存,甚至感觉自己可以改造世界,当世界的主子——实际上,我们也是在这么做。

      由于不甘心和普通动物成为同类,所以人经常说,作为人,最引以为豪的是有思想,可以思考,这是和动物最大的不同,因此可以自诩为“高级”了。但正如占多大便宜,就可能会为这些便宜付出多大代价一样,人最苦恼的其实也是这一点。有了思考,就希望多了解些东西,“得陇望蜀,”企图以万物之灵的身份来掌控更多。可想来想去,绞尽脑汁,“皓首穷经,”却发现自己什么也不明白。世界从何而来,到何处去?对于很多神奇的力量,无法通过思考来找到答案。于是乎,就有了这么一句名言:我唯一所知道的,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

      这样的态度是谦卑的,但其实也是虚伪的。因为能够得出这个判断,至少对世界和人类的关系,逻辑进行了大量的考察,知识量和一般人相比,已经算是“五车”级别。越思考越深入,发现星河浩瀚,未知无穷,才发出如此悲观而绝望的声音。

      人类的思考到底有益还是无益呢?拥有了它,便觉得是一种特权,不想失去。所谓“思考的乐趣,”即是不断的探索未知,获得理性的知识,欣然于新的发现。但如果从来不能拥有,也就无所谓失去;拥有过,但因为不可抗拒的原因导致失去,那么结果是什么?我们也不清楚。不过从生活中的观察来看,那些失去了思考能力的人,未必比我们过的更加痛苦。反之,他们要么,彻底的对这个世界丧失感知能力,混混沌沌;要么,是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没有他不能掌握的。这种自信真的比黄金还“宝贵,”尽管我们觉得这种自信似乎是“谜。”总而言之,我们倒很羡慕这些不为“思考”而苦恼的人呢。

      虽然说“难得糊涂,”但这是一种狡猾。表面上糊涂,心里算计的清清楚楚,这不能算是真糊涂。人,就是这么一种动物,愿意清醒不愿意糊涂——“装”是一种例外;好死不如赖活着。

      人的一生,思考从何时开始,不可得而知。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孩提时代,只能说是“想。”奇思怪想,调皮捣蛋,如同春天刚刚发芽的种子,一股子楞劲儿,还谈不上思考。对于孩子来说,生命是永恒的,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用来挥霍。但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意识到来日无多,便有了思考——对于人生、生命的思考,我们开始认真对待死亡。死是每一个人的归宿,是不可避免的。从古至今,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凡夫俗子,都企盼有长生不老的方子,让自己永远享受做人的滋味。但研究来研究去,“神仙”也都化为白骨,实在让人丧气。“生死亦大矣,岂不痛哉!”有时不免愤愤然的想:当初为什么要来到人间,难道就是为了迎接死亡这么个结局吗?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逻辑又是不成立的,因为不可能“早知今日,”而且作为“当初”来说,纯属偶然。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为何来,何时来,自己并不能参与半点意见。

      之所以愤愤然,之所以对生命充满不舍,因为来到世上,看到花花绿绿的大千世界,耳目都感受愉悦,口腹也得到满足。美景美味美人美事,让人欢喜不已。虽然也有苦痛,但“好了伤疤忘了疼,”所以,我们每每说“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但只要有“一二”可以快乐,那也就不在乎“八九”如何了。这些安排,我们都是被迫接受的。被迫接受而习惯之,进而欢喜迷恋之,而当这些终有一天全部化为乌有,怎不叫人遗憾造物之不公,上帝之顽皮,感叹万物为刍狗之命运?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如此看来,如果有上帝的话,如此玩弄人类,那上帝真不是个“东西”呢。——请原谅我的不礼貌——我这么说他,他老人家能不能知晓?我判断,世间抱怨命运的声音不绝于耳,他“日理万机”很是辛苦,即便知道,也懒得搭理我。

      生老病死成为生命的常态。其中,生病是很讨厌的事情。肉体上遭受痛苦,精神上也受到折磨。有人总结怎么才算好的一辈子,其中有一条,是“死得快。”也就是不受病痛的折磨,“嘎嘣脆”死掉拉倒。可这种情况也只能可遇不可求。对于肉体是否遭罪,我们说了不算,只好安慰自己,不是说还有个“灵魂”存在吗?可是在病痛中,我们对肉体的难过应付不暇,灵魂又到哪里去了呢?

      看来,灵魂并非一个人固有的私产,它不过是个挑剔环境的房客。它觉得肉体环境安然,舒适,于是就来了。譬如在一个窗明几净的房子里,外面风和日丽,它觉得很舒服,和人的肉体一起,你也卿卿,我也卿卿,好成了一个。但一旦肉体的运行开始错乱,有血光之灾,刀斧之祸。灵魂一看大事不好,房屋即将坍塌啦,也就溜之乎也。至少,他如果跑不远的话,会在一旁偷窥,直到肉体重归原状,一切平安无事,他才复又归来。若发现肉体不可救药,他也就不知何往了吧。

      因此,我敬佩那些信仰坚定,在遭受病痛折磨,甚至是敌对方的酷刑折磨的时候,还能过精神生活的人。对于他们来说,灵魂与肉体同在,是相对更加完整的人。这样的人,据说不怕死。他们怕不怕死,其实我们是不知道的。因为我们没法产生“共情,”不能够了解其内心,更无法知道其灵魂面对肉体的死亡,作何打算。我们只晓得,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怕死鬼”这一事实。

      如果灵魂是个单独的存在,且灵魂对肉体的状态有挑剔,可肉体一旦消失了呢?我们的灵魂何处安放?这个也属于我们思考的任务之一,不过要完成这个任务,实在是太艰巨了。

      对于死亡这个结局,人类已经认账了。但正因为有了思考,人类并不甘心坐以待毙。没有长生不老的方子,那么还有没其他办法让自己相对坦然的面对死亡呢?宗教的产生,是人类思考的结果,也是最近乎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尽管宗教的流派多种多样,但大体的路数,都是对于无法解释的超自然力量的膜拜、慑服,并期望在尘世间眼睛一闭之后,还能走到一个更好的空间,能够容得下在人间没有享受够美好的生命。皈依,反复的修炼,沉浸其中,深信不疑。然后,确定死亡是一种自然的安排,而且死亡后会有未知的幸福在等待着我们。到这个境界,对于死亡,也就坦然,甚至欢喜了。

      由此说来,运用好思考这一工具,还是可以解决大问题的。思考是上帝赋予人类独一无二的东西,它既是用来和我们开玩笑,调戏我们这些智力有限的可怜的家伙,但还又给人留下一点希望。既可以让我们产生理性的苦恼,又可让我们“自欺欺人”制造出灵魂安置的乐园。

      我们且不必光上帝会不会发笑,既然他给了我们这个功能,那也不要“暴殄天物。”有时间思考一下,关照下自己的内心,想办法让自己每天都尽量心安理得一些。陶渊明诗云:“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享受当下的日子,迎接未知的世界。既来之则安之吧。

                          2022年3月4日

                                       

相关文章

  • 纵浪大化中

    形赠影 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 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适见在世中,奄去靡归期。 奚觉无...

  • 纵浪大化中

    (一)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坐火车去重庆,27个小时。是很难得的独处时光。之前朋友们问起的时候,我都解...

  • 纵浪大化中

    人是什么呢?答曰:是一种动物。这是我们对很多有生命的东西和自己做出对比、考察之后得出的结论。人有生命,能跑能...

  • 一句话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 「诗歌」纵浪大化中

    当某天浅薄的文笔能负载深刻的思想此刻沉默是金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 2019-07-24

    纵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惧 顺利顺心❤️!

  • 晨间日记

    纵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具 应尽便须尽 ...

  • 2017.10.26-11.7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 陶渊明的诗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 莫问收获 但问耕耘

    纵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 无复独多虑 ——陶渊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纵浪大化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esm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