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814196/dfede01f64b5a077.jpg)
读书时看到的“头脑风暴”,不由地顿了顿。
这个说法不是第一次听说,但还是觉得这个构词很新鲜。这种策略似乎在我的工作中很少用到,它应该是职场白领们的专属吧!
真是这样吗?
头脑风暴大概说的是思想碰撞,敞开来提意见。这样理解,其实我们也很需要啊!每周的备课组会上,我们常常在一起谈论有关问题,教学方面比如来自课堂上的、作业里的、不懂的题目、有争议的地方以及日常生活中关于工作的安排等等。回想我们开会的情景,或一言不发或只言片语,大家似乎不是那么主动开口,或许我们也可以借鉴“头脑风暴”。一开始放低要求,先让大家愿意开口说话,有了氛围成了习惯,情况就会也来越好,许多问题或许会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头脑风暴最重要的原则是“不批评、不评论”,可是却常常被人们忽略。我突然意识到,其实我的教学和课堂上也会常常用到它。上课提出一个问题希望大家各抒己见,这样的情况太多了;班里的作业收缴拖沓让人头疼找课代表商量时;对语文课堂教学情况了解征求大家意见时;关于背诵、阅读、作文等具体教学策略在和学生探讨时……
![](https://img.haomeiwen.com/i12814196/7e3c5c187f70e73c.jpg)
仔细想想,我的工作中常常会用到“头脑风暴”,再回顾我的工作状态,发现我的确忽略了最重要的原则——“不批评、不评论”。有时候课堂时间有限,有时候孩子们想法的确不够成熟,有时候确实我的想法更好一些……因为种种原因,我常在头脑风暴还没开始或者刚刚开启时就按下了制动阀,很多时候我自己并未察觉。这样做也许更省时、更高效、结果更让人满意,但久而久之,师生之间的相处模式便渐渐固定了下来,学生在我面前的创造力主动性在不断萎缩,他们的年龄在长大,但这方面却停滞不前。当我累了,当我看到人家的孩子主动积极而抱怨时,却不知道这其实是自己种下的因结出的果。
家庭教育里常常说到父母不能太过强势,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在师生关系中,我不自觉地其实扮演了一个强势的父母,却还嫌孩子们太懦弱?
太过强势其实不是好事,自己总是很累,也就难免抱怨,于人于己都无益。真正的强者不是看起来或听起来强,而是有强大的内心。能够统揽全局,将每一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人人参与其中,无论大小,看见每一个人,实现每个人的价值,这才是真的强大!工作、生活、教养孩子,凡事都如此。
![](https://img.haomeiwen.com/i12814196/c2b708146094b12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