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3年11月24号,农历十月十二。天气晴,气温零下5到3度,无风。无风的天,总是给人一种温煦的感觉,虽然已是冬天,虽然标注的气温已经是零下几度,但还没有感觉到那么严寒。
今天是一个值得开心的日子,因为有惊喜,因为有期盼。惊喜就是我收到了一份友友云清雪写给我的信,期盼就是大学上学的女儿今天要回家。
先说惊喜,自从800字日更群里结对子以来,我变得勤奋了起来,不为别的,只为不给队友扯后腿。况且我结对子的云晴雪是一个王者(这是我从简书上搜索了她的文章以后下的结论,虽然她自己不承认,但是在我的认知里,一个能写小说的人,而且能随意长篇大论的人,就是一个王者。)说起我寻找她结缘的过程,完全凭借我的眼缘和我对她名字的亲近感。“云清雪”,在我从微信群里寻找队友的时候,她的名字最先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而且看她的图像是一只充满生命力的向日葵,我果断的选择了她,并在群里艾特了她。说实话,那时只是根据自己的一厢情愿就艾特了她。
艾特了她以后,我又有点忐忑,毕竟是一个陌生的人,而且说实话,以前在这个群里我也没怎么看过她的文章,我想我是不是有点唐突了?然后我又根据她的名字到简书里搜索了一下她写的文章,发现她已经写了140多万字的文字。从字数上来看,我是稍逊色于她的,但是一想到我的那些水文,我又觉得我无法和她相提并论,我顿时觉得我是不是有点高攀了?
这一波操作以后,已经在微信群里撤不回我艾特她的内容,既然我主动了一回,那我就静静的等候她的回复吧!时间过了不久,她就在微信群里艾特我,通过了我的邀请。我有点窃喜,又有点忐忑。然后又在群里看到她说加我的微信加不上,好像我在群里设置了不能通过群加我为好友。于是我就加了她的微信,于是我们就成为了朋友。(写朋友两个字,我斟酌了很久,我觉得是这样,因为接下来的举动很像朋友之间做的事。)
我们先相互握手,表达了双方的缘分。然后我又告诉她,我加她的原因。我说因为她的昵称里有我真实名字的一个字,她说她的昵称里也有她真实名字的一个字,然后我们交换了一下,却发现不是一个字。她留言说:“你的名字一定很美!”
就这样成了微信中的朋友,也成了简书中的简友。因为有了相互的鼓励和制约,这两天我都早早的发文,她通过我的文字给我回复,说我比较适合写散文。其实我也知道我适合写散文,总是感觉没有学到写散文的的精髓,往往写着写着就跑了,她说写跑了就再跑回来。有了她的鼓励,我开始有点正视这个问题。我究竟适合写什么?
今天早上很意外的收到了她写给我的信,她在信里先写了她这几年写文的历程,以及她写小说的磕磕绊绊的过程,就像一个朋友一样,告诉我很多写文中出现的问题。她在信中说:
在看到你写的关于雪和当年回忆的文章时,我就觉得你很适合写散文,可以借着雪来抒发童年时的情感,这种就属于抒情散文,也是借景抒情。 可你好像有点恐惧这个挑战,说自己会写跑题,我还开玩笑让你跑回来就好了。
最后她又给我分享了一段她的读书笔记: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
把不擅长的事情变成力所能及的事就在扩展舒适区,我相信你在未来会变成更好的自己。
不得不说,我被她感动了。作为一个才结识两天的友友,她能给予我这么多的鼓励和影响,真的温暖到了我。我内心忽然有了一种冲动,不能辜负她对我的鼓励和影响。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我觉得我从她的言谈举止里深受启发,也许这也是一个灵魂触动了另一个灵魂。
本来要给她写一封信的,没想到这样絮絮叨叨的也能成为一篇文字,但是这还不是我写给她的信,我要好好的表达一下我的所思所想,以及我的这些年的心路历程。
今天这篇文字有两个思想,一份惊喜,一份期盼,下面就再说一下期盼。女儿从国庆节回去以后,已经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了,期间我们每天都会在我们的三人群里有所交流,有时也许是一个图片,有时也许是几句话。好像每天不说点什么,感觉就缺少些啥。也许这就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的一种患得患失。
由于她需要矫正牙齿,所以今天要把她接回来,明天去滨州做一下矫正。不得不说,她爸爸对她的一切要求是完全支持。本来我说她可以自己坐车回来,一个不愿坐车,一个愿意去接,这样就形成了最后的一致结果,今天她爸驱车来回将近400公里,去接她回家。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我就只好表达赞许。
虽然感觉她并没有走远,但是还是有点期盼她回家,我昨天就帮她晒好了被子,今天将她的床铺铺好,也许这就是做父母的。
今天的惊喜已收到,期盼还在进行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