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阡陌三三
(接上文——
第二步,用餐。
如果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有两个及以上的话,可以先过去一个人,提前去看看餐店的上菜情况。
提前去看什么内容呢?
菜上齐了么?碗筷都摆够套数了么?凳子摆够了没有?不好用筷子捡起来吃的菜品,小勺配到位没有?如果要计划喝酒的话,酒水有无准备好?
总的目的和意义就是,等客人过来,来到坐下,就可以毫无停顿地、一气呵成地开始正常用餐。
有些服务员喜欢把水提前倒好,这样客人坐下来就可以用水。但我的个人建议是,无论是酒还是水,等客人入座后,再斟。这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座的每一位,要不要喝酒,喝茶还是喝白开水,喝水还是喝果汁饮料,更有灵活性。
这里说说斟酒:
虽有俗话说“酒满敬人”,但酒和水皆不宜过满,留有一个浅口为适宜。如果女士也喝白酒,还是提前征询一下她的意见,先倒个半杯,与同桌男士有所区别。但往往有些男的会不同意,要“男女平等”,一个标准倒酒,那就只能看情况随机应变了。如果喝红酒,提前用醒酒器醒好酒,按红酒杯1\3的位置倒酒。
这里说说陪同吃饭:
陪同吃饭的关键词,是“陪同”,不是“吃饭”。
即:你不是来吃饭的,你不是来吃饭的,你不是来吃饭的。
你是来工作的,你是来工作的,你是来工作的。
有这个觉悟,你才不会和在场客人一样,坦然坐定,专门为吃饭而吃饭了。现在有许多年轻人,虽然做为主请的一方人员去和客人吃饭,往往坐下去就不愿起来,主陪的领导提醒一下动一下,不提醒,就粘在座位上,这就是俗话说的“不灵光”,和年轻人勤脚快手的活力形象不符。
这里说说勤脚快手:
领导敬酒,主动跟随去斟酒。客人水喝完了,如果没有服务员在一旁服务的,及时倒水(有许多接待经历的人,不用跑去看有没有水,看看客人抬水杯的角度,就可以知道他杯子有没有水)。摆在客人面前的纸巾没有了,及时补上去。上一篇文章里说过的,注意观察菜量情况,及时发现菜品还够不够,眼瞧不够,及时加菜……
这是说说轮到你敬酒:
敬酒有顺序,领导敬完你再敬。不劝酒,喝出气氛就可以。敬酒也讲礼仪,向位尊者敬酒,你的酒杯要稍低于他的酒杯,双手执杯以示尊敬。
这里说说打包:
用餐结束,本着不浪费的原则,有剩菜就打包。个人建议,通常大家按一个方向下筷的,就可以打包另外一面没有人动过的。若各个角度都夹过,而且吃饭的人也不是你太熟悉的,还是不要打包了。
这里说说后续:
如果你光顾着招呼人没吃饱(别问我怎么会知道没吃饱,毕竟我做为年轻人时,是很灵光的),可以待用餐结束后,自己招呼三两好友,去大排档补一顿去。那时候,你可以华丽变身为客人,与你的座位寸步不离,然后冲着香火最旺的地方高喊:“老板,我腰子呢”!
职场内容包罗万象、气象万千。希望三三的文章,能为有职业追求的人员提供一些实用帮助。
祝大家:一步一脚印,一楼一风景。
网友评论